
沈阳5月17日电 (记者 赵桂华)2023东北亚金融大会5月17日在沈阳市沈河区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金融机构负责人和企业代表齐聚大会现场,围绕“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打造东北振兴发展增长极”主题,共话金融发展新趋势,共商金融合作新举措。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伟在当日大会上表示,沈阳在对俄贸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建议引导并增加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份额,既为沈阳振兴“添砖”,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加瓦”。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吕志成在开幕式上致辞。 沈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正如专家所言,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一带一路”向东北亚、东南亚延伸的重要节点。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吕志成表示,进入新时代,沈阳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开创了全面振兴的新局面。对外开放全面深化,中德、中日、中韩、中俄四大国际产业园区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交易额连续两年实现翻倍增长,特别是去年对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130%以上,呈现出高速发展势头。 沈阳始终把金融优先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突出东北振兴投融资中心、东北产业金融创新中心、中蒙俄经济走廊及东北亚经济圈金融资源配置枢纽等功能定位,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努力在产融良性互动、产城和谐共生中,再造产业优势、支撑振兴发展。目前,沈阳已经形成以金融商贸开发区、和平金融街、浑南科技城为核心功能的“一区一街一城”的现代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全市累计落户持牌金融机构450家,其中银行机构57家、保险机构70家、证券机构39家,已有韩亚银行、东亚银行等27家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沈阳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存贷款余额均突破两万亿元的城市,证券交易额达到4万亿元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机构数量、指标增速均位居东北地区首位。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科罗捷耶夫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沈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金兵表示,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融,金融在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支持实体企业高质量“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辽宁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牢牢抓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全力打造沈大区域金融中心,持续加深与东北亚国家的金融合作,为金融机构在辽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创造优越营商环境,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截至2022年末,在辽注册区域金融总部、特色专营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的东北亚金融机构已达到26家,为辽宁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提供了优质服务和有力支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伟在大会主论坛上发言。 赵桂华 摄 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科罗捷耶夫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2022年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再创新高,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潜力巨大。在一系列合作框架下,去年园区与沈阳市辽中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天,来自白俄罗斯的园区商务团赴沈阳市沈河区等地寻找新的合作机会,期待双方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沈阳市沈河区已成为覆盖东北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目前,区内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895家、金融服务企业1100余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588家,占全市60%以上;区域性管理总部76家,占全市65.6%。区内金融要素市场完备,单位面积金融集聚度、经济贡献度和金融体量规模均居东北首位。沈阳市沈河区委书记、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林宇航在开幕式上表示,下一步,当地将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任务,持续举办东北亚金融大会等活动,常态化发布“中国(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区指数”,加快推进金融业态创新,努力把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打造成金融机构集聚高地、金融产品创新高地、金融平台融合高地。签约仪式。 赵桂华 摄 当日,本届大会还发布了一系列成果,并举办了多场活动,包括发布“中国(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区指数”,启动“辽沈金融家”评选活动,聘请多位知名学者、经济学家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顾问委员会特邀专家”,招商推介并发布沈河新经济15条2.0版本,启动“沈阳市沈河区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举办沈河区与企业代表集中签约仪式等。(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社福州5月18日电 题:当福建遇见亚美尼亚:文物“对话” 美美与共 作者 应妮 叶秋云 自福建武夷山下梅村起,转蒙古国、伊朗等多个国家,经由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穿越大高加索山脉之后,福建茶进入广袤的东欧平原,最终抵达莫斯科。这是“万里茶道”最古老的线路之一。 5月18日,福建博物院联合亚美尼亚埃里温历史博物馆举办的“诺亚之子 大美初见——亚美尼亚19~20世纪文化瑰宝展”在福州开展,一张海陆“万里茶道”线路图诉说了福建与亚美尼亚的友好交流历史。5月18日,“诺亚之子 大美初见——亚美尼亚19~20世纪文化瑰宝展”在福州开展。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亚美尼亚共和国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地区,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以埃里温为首都。位于西亚的亚美尼亚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等一样,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埃里温是“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展览主要展示埃里温历史博物馆珍藏的19世纪至20世纪亚美尼亚饰品、民族服装、地毯以及埃里温城市标志性照片。 福建博物院交流部工作人员石章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石章告诉中新社记者,为展现国际友好交流成果,展览创新性探索和发掘福建与埃里温两地间有关“万里茶道”、茶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的关联文物。5月18日,福建博物院志愿者在“诺亚之子 大美初见——亚美尼亚19~20世纪文化瑰宝展”上向观展者介绍两国茶具。 中新社记者 叶秋云 摄 展厅里,亚美尼亚陶制茶具旁,放置着宜兴紫砂瓜式茶壶、宜兴紫砂茶杯、紫砂花鸟纹茶盘。石章表示,这不仅仅是文物之间的“对话”,更展示了两国茶文化交流的特殊缘份,“反向”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让展览鲜活生动、观众爱看?这是福建博物院与埃里温历史博物馆共同探讨的课题。展期临近,埃里温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还特意为福建博物院志愿者作了专场文化沙龙,答疑解惑。 在展览现场,来自亚美尼亚的乐器杜杜克与福建乐器筚篥同时摆放在一个橱窗内。福建博物院副院长龚张念向记者介绍了二者之间的“故事”。原来,筚篥就是杜杜克,起源于亚美尼亚;随着中原移民,这一乐器来到了福建。5月18日,亚美尼亚乐器杜杜克亮相正在福州举行的“诺亚之子 大美初见——亚美尼亚19~20世纪文化瑰宝展”。 中新社记者 叶秋云 摄 如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茶亭十番音乐使用的逗管,便是从唐代的筚篥演化而来的。龚张念透露,开展前,他们分别邀请了福建与亚美尼亚的老师演奏了这两种乐器,“声音非常相似,我觉得这就是文化的共融与交汇,就是真正的文物之间的古今‘对话’”。 文物,虽不知时光,却守护着时光。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与“丝绸之路”重要驿站亚美尼亚持续了上千年的商贸和文化交流,两地均拥有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 福建博物院志愿者卫小林说,这次的展览在展出亚美尼亚文物的同时,向观展者展示了福建与亚美尼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告诉我们“传统文化都值得保护和传承”;保留老的传统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为了更好地开拓创新。 为期两个月的展览期间,福建博物院和亚方联合制作的展册同步在亚美尼亚埃里温市政厅、埃里温历史博物馆进行发放和宣介,亚美尼亚公共电视台也将持续进行报道。在石章看来,这是福建博物院推动“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理念的具体实践。(完) 【编辑:田博群】
菲美军事合作更引发了菲民众对“菲律宾成为战场”的恐惧。就在“肩并肩”联合军演开始当天,菲民众在菲武装部队总部外举行抗议集会,高呼口号要求美军离开菲律宾,并通过焚烧美国国旗等形式,强烈表达对美增加在菲军事存在的愤怒。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说,此次军演将对东盟乃至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构成风险,而菲律宾将成为主要受害者。
民营企业鼓足干劲往前闯(经济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基层文化文艺活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特别是贴近群众的少了。”郧阳区刘洞镇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何玉锋说,通过“流动”,形成“各端一盘‘菜’,共办一桌‘餐’”的局面。
当下,中国“网红”城市如何变“流量”为“留量”?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曾表示,热度终将消散,只有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以点带线,形成全域联动,才能让地方特色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进而塑造品牌形象,打造出城市名片。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