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晚,由南京民族乐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共同呈现的大型管弦乐演出《大江南》在位于长江之滨的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草坪上奏响,拉开了2023南京文化艺术节的序幕。该艺术节打造“金陵小剧场”“遇见夜金陵”“24+城市微展”等,让民众能够走进剧场、走进美术馆、走进艺术节现场。演出以极富音乐张力的民族管弦乐形式为基调,巧妙融入江南小调、昆曲、评弹等艺术形式。 泱波 摄《大江南》是大型管弦乐演出,由南京民族乐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共同呈现。 泱波 摄弘扬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泱波 摄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昆曲表演艺术家施夏明用悠悠昆腔唱出江南的诗情画意。 泱波 摄2023南京长江民乐汇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泱波 摄除首场演出外,2023南京长江民乐汇还将举行构思巧妙、形式多样的4场民乐表演和文化活动。 泱波 摄 【编辑:刘阳禾】
昆明5月23日电(记者 韩帅南)记者从23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云南省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云南将加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赤水河流域等重点区域以及交通、矿产开发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将提升农田水土保持功能、杂交水稻旱作示范等有机融合,并增加了国际河流水土保持宣介等内容。 云南省地处高原山区,是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的源头或上游,境内地形起伏大,河谷纵横,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单点暴雨突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条件导致水土流失形式多样、复杂,水力侵蚀、冻融侵蚀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在云南省均有分布,加之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 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霍玉河在发布会上介绍,《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云南省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76.41%。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79.71%,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生态效益更加显现。 《实施方案》就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四项重点任务,立足云南省实际,提出了54条具体举措。 《实施方案》立足云南省高原山地峡谷相间、山川湖泊纵横等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提出加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赤水河流域等重点区域以及交通、矿产开发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重视大型水电站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研究,推广高速公路、铁路边坡生态防护,将提升农田水土保持功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化高原立体水网、推广“新时代元阳梯田”模式、人工增雨促绿、光伏泵站提水推广、杂交水稻旱作示范等有机融合,并增加了国际河流水土保持宣介等内容。 霍玉河称,下一步,云南省水利厅作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将强化《实施方案》宣传,增强全社会共抓水土保持的意识;省级有关部门明确年度工作计划,强化责任落实;会同省级有关部门适时对《实施方案》及年度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合力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完) 【编辑:张子怡】
调研组了解到,村里精心设计了苗绣文化体验项目。游客可在苗绣车间体验刺绣蜡染,穿上苗绣服饰打扮自己,在充满苗绣元素的民宿中感受苗族风情……这一举措,既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也带动了村民们的收入增加。
当好牧民贴心人(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吕梁5月14日电 (记者 范丽芳)5月14日,山西省吕梁市兴县新闻办通报:5月13日14时许,兴县奥家湾乡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截至目前,该案件共致7人死亡,11人受伤。 接到报案后,当地公安机关启动侦破机制,开展案件侦查工作。经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郭某亮(男,27岁)因感情纠纷在奥家湾乡沟门前村将郭某英(女,21岁)致伤,将裴某英(郭某英的婆婆)、蒋某龙(郭某英的丈夫)、蒋某宸(郭某英的儿子)杀害。随后,郭某亮驾驶一辆白色小轿车逃窜,将1名出警人员和13名行人撞倒。 目前,犯罪嫌疑人郭某亮已被警方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省市县有关部门已成立联合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处置工作。(完) 【编辑:孙静波】
三夏”麦香飘神州系列报道 我国主产区冬小麦收获进度达4.8% 多地“虫口夺粮”夯实丰收之基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李栋)当前我国主产区冬小麦从南到北逐渐成熟,全国收获进度达4.8%,多地开展“一喷三防”确保夏粮“虫口”夺丰收。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西南地区麦收正在扫尾;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开始陆续收获;华北地区小麦再有5天左右也将陆续收获,届时全国小麦将迎来大面积开镰。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其中小麦占夏粮产量的九成以上,当前,夏粮主产区正处于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也是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的关键时期,实现“虫口夺粮”对全年粮食产量至关重要。连日来,山东河南等多个主产区加强小麦“一喷三防”作业,确保夏粮增产丰收。 伴着隆隆的轰鸣声,装载着农药的植保直升机缓缓升空,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散开,精准地喷洒在麦田上。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左营镇滩区的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作业现场,当地农业农村局植保人员、飞防公司机组人员正密切协同做好地勤保障,确保飞防作业安全顺利。 “1000多亩小麦仅仅用了5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喷洒作业,现在政府免费提供农药,既省时又省力,效果还好。”说起现在的飞防成本和效率,左营镇种粮大户刘传仓心里乐开了花。 “近期,‘一喷三防’工作要确保药物喷洒到每一块麦田。”鄄城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推广研究员路迈介绍,与小型无人机相比,植保直升机载药量大、喷洒效率更高,适合滩区麦田的开阔地带,可以达到防病、治虫、防干热风以及增加粒重的目的。 “今年通过成立6个小麦病虫害防控指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为全面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今年丰收在望。”鄄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三夏”之际,麦浪滚滚。在河南省夏粮主产区,飞防作业同样紧张有序。安阳县韩陵镇种粮大户李新花对今年的丰收心里早就有了底气。“国家的政策给力,既为大家免费飞防,又能有效治理病虫害。再加上农业专家的科学指导,今年小麦丰收不成问题。” “大面积开镰日期临近,夏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当前正开展赤霉病第二次防控,进行群防群治,突出抓好后期‘一喷三防’,目的就是促灌浆、增粒重、争高产,奋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安阳县植保植检站站长张迎彩介绍。 据了解,自4月下旬以来,安阳县针对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为全县47万亩小麦统一实施了小麦病虫害无人机飞防作业,为实现小麦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按照祖国母亲部署,中央财政已下达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16亿元,支持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甘肃、宁夏、新疆等22个小麦生产省份,在小麦生产中后期混合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做到冬小麦和夏收春小麦全覆盖,促进夏粮稳产丰收。 “各地要把‘虫口夺粮’作为抓好当前夏粮生产工作的大事要事,在责任、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确保把小麦赤霉病、条锈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为全年粮食产量再达1.3万亿斤以上开好头、起好步。”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说。(人民网) 【编辑:李岩】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