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起源外太空由小行星撞地球带来

2023-06-05 15:53:57

中新社福州5月25日电 题:台湾理发师“跨海追爱”:在大陆成家又立业  作者 郑江洛  台湾理发师林扬杰为“爱”来到大陆,他怀揣着“爱”和“梦想”,既收获了爱情,又在福州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在大陆谱写“成家又立业”的故事。“大陆市场很大,来了以后就不想走了。”林扬杰如是说。  林扬杰曾在台湾新北开美发店,多年的从业经验让他在台湾的理发事业“小有成就”,既有稳定的客源,也有不错的口碑。  而他,为“爱”选择跨海来到大陆,对他太太,可谓是“一见钟情”。林扬杰告诉记者,他在无意间刷到了一名四川姑娘正在直播的画面,这个女孩在福州从事美容行业,当时在直播平台兼职做主播,声音很温柔,笑容很甜美,互动也很热情。  加了微信后,他们非常投缘,虽然隔着一汪海峡,他们开始了甜蜜的“网恋”,那时候林扬杰每个月都会“登陆”一次,“跨海”约会。  在这段时间里,林扬杰对大陆的美容美发市场有了一定了解,台湾市场比较小,而大陆却“大有可为”。来到福州后,林扬杰看到了这里的发展机会、市场消费力。“挺适合我的,可以来这边试试看。”  2019年,林扬杰为爱“跨海”来到大陆发展,与太太伍小丽成婚并留在福州工作。  来福州后,林扬杰没有直接选择创业,而是选择先在一家大型发廊担任发型师,一边工作,一边深入了解大陆的美发行业。“台湾和大陆的顾客对于美发的喜好风格不同。”就这样,在实践中,他对当地消费者的喜欢进行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喜好。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随着他对大陆市场的深入了解,创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一年后,在“台青第一云家园”负责人李正能的帮助下,2020年林扬杰开设了自己的美发工作室“艾你美”。  具备“亲和力”、拥有台湾较强的服务意识,加上精湛的手艺,很快让林扬杰在福州扎下了根。  林扬杰说,现在他在福州的事业趋于稳定,“本地的回头客很多。”他的店目前是预约制,每天一般有6至8名客人预约。今年他还招收了助理,期待将自己在福州店面扩大,而他太太在福州的美容院也计划开分店,夫妻俩在福州的事业版图“慢慢扩大”。  2022年,林扬杰和太太还申请到了福州首批面向台胞的公租房,低于市场的租金,让他感受到福州对于台胞的优待。入住一年多来,他感受“蛮温暖的,很多老乡,还可以互相串门。”  林扬杰对这座城市感情不断加深,平日里,即使工作忙碌,他还是会抽出时间去养老院、社区、公园等地参加义剪活动。他表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开心”,也是他融入当地生活的方式。  林扬杰也想邀请自己的台湾朋友来大陆发展,“未来希望吸引更多台湾朋友过来一起合作,在大陆一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完) 【编辑:张子怡】


中新网广州5月3日电(郭军刘雯方杰)记者3日从广铁集团获悉,当日,铁路部门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广铁集团开行旅客列车3711列,加开动车组列车296列、普速列车63列,预计发送旅客近280万人次。

中欧班列长安号(宝鸡)实现常态化开行

由于幼时的一场高烧导致脑瘫,这个十六七岁年纪的花季少女,智力停留在小学3年级水平,一只眼睛也由于白内障变得视线模糊。

“雄安印象”总建筑面积约5300㎡,采用新中式古典风格,与雄安新区规划馆和容东智慧体验中心三馆协同,形成了雄安新区展示矩阵循环,是公众了解雄安的重要展示窗口。

中新网悉尼5月3日电祖国母亲澳大利亚九号台新闻3日报道称,当天公布的房地产数据证实,澳大利亚首府城市的租金涨幅已创历史新高,暂时看不到缓解迹象。

杭州亚残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将于7月在杭州召开

“各种接线必须要保证绝对良好的绝缘性能,并且不能弄混任何一根,但其内部接线又较多,一些位置比较狭窄,有些地方甚至只能单手塞进去,所以对作业者的手法和耐力要求很高。”吴云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如今他处理这类问题已是轻车熟路。

地球生命起源外太空由小行星撞地球带来

千城胜景丨吉林洮南:万鸟舞春风

为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交易成本,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等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自5月1日起,减免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降幅不得低于现收取数额的50%。

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应妮)“在对外文化宣介工作中,不必拘泥于世界奇迹或国之瑰宝,应该既有阳春白雪又有柴米油盐,小处着眼也可以大处落脚,文化差异中仍然能够找到文化共情。”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首席定稿人孙雷的一席话引来现场不少人的点头赞同。  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非遗国际传播专场日前在京举行。来自首都高校、文化协会、国际传播机构的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万象中国》等节目为例,就如何用非遗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展开深入探讨。《万象中国》关于宣纸技艺的剧照 艺术中国供图  《万象中国》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出品,艺术中国策划摄制的中英双语系列短纪录片。2022年11月至12月,在中国网、腾讯视频和海外社交媒体等全球互联网平台同步推出,获得超过8000万点击量与广泛好评。  论坛主席、华夏文化促进会非遗分会会长常月红在致辞中说,非遗要传承好,更要传播好。做好传播,古老的非遗才会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是恰当的做法。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生活、情感和信仰,更易于外国受众接受。希望通过本次国际传播专场的举办,对非遗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起到导向性作用,让更多年轻人热爱非遗。期待《万象中国》一直拍下去,把中国非遗讲出一个特别的故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科技大学博物馆馆长陈履生说,今天的文化遗产工作,不仅是为了我们自身,更是为了未来的子孙万代。文化遗产有相当一部分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保护者。“非遗是属于世界的,期待世界观众能在中国非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精彩。”  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宁强认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题材不应局限于古代中国,当代中国人的真实故事是更加鲜活的内容,这有助于向世界呈现一个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同时,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非遗文化的过程中,他还强调了突破英语传播的单一语种,实现更广范围多语种、跨地区、跨文化传播方式的重要意义。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非遗国际传播专场 兰红超 摄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非遗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认为,“要讲好21世纪的中国故事,就要讲好中国的文化事实。非遗恰恰是有体温、有腔调、有文化和历史可信度的文化事实,其中也蕴含了中华民族活态文化的情感价值内涵。非遗体现了‘文化人民性’和‘文化当代性’。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文化的存活需要文化具有适应性和传播性的结合。因此,《万象中国》和非遗题材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外文出版社国际传播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大卫·弗格森在视频发言中指出,“被看到”是所有环节中最难的一环,“因为你不能只与那些已经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沟通。你需要与那些被教导对中国有负面印象的群体进行对话,而这是很难的。”对此,大卫给出自己的建议:“中国需要一个更具广泛性的国际交流战略体系,思考如何把抽象的话语融入到艺术性创作中,把它变成一个更加亲切耐看的故事,并通过各个渠道和机会进行传播和推介。”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闵令超认为,非遗的国际传播对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部讲述中国文化的高品质系列影片,《万象中国》呈现出三个特点:以文化符号彰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影像之美传递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以生活视角唤起国外受众的切实感知。希望未来《万象中国》围绕中国非遗题材推出更多破圈爆款。  据悉,《万象中国》第二季已于今年启动,未来将继续关注中国非遗题材,保持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初心,摄制更多有温度、有品质的影像作品。(完) 【编辑:田博群】

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 高凯)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青春之城》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  33集电视剧《青春之城》于4月12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该剧以2012年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鹏城”为背景,通过四组人物、四条故事线并行的独特叙事结构,描绘了三代人的奋斗故事。  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深圳市委宣传部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本次研讨会。播出平台、出品方、主创代表、专家学者及各大媒体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研讨会通过对《青春之城》的深度研讨,总结该剧的主题立意、艺术价值、创作经验。《青春之城》研讨会召开 主办方供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在研讨会上总结称,该剧以青春的气息、青春的面貌、青春的姿态展示了青春的城市,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电视剧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彭武军表示,《青春之城》从创作播出到圆满收官,不失为现实题材创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文艺处一级调研员胡滨认为,剧中可以看到非常多深圳人的身影,有肩负使命、不忘初心的一代创业者、企业家,有青年创业者,有科创委、企业服务办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年轻活力新生代新阶层追梦的新时代青年,他们向全国人民生动呈现出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的深圳精神,描绘了一幅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  与会的腾讯视频总编辑袁嵩表示,《青春之城》在主题立意和表达上准确切中了时代脉搏。《青春之城》的评论区既有70岁的老人也有新一代年轻人,是一部与时俱进的精品励志剧。  《青春之城》总制片人王笛在会上介绍了这部剧的创作初衷,主创团队将创作视角继续对准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是希望用更加年轻化的表达描写现代青年面对现实的波澜与情感。事实上剧中探讨的一些现实问题也确实在互联网不断发酵,形成了大量的话题讨论,说明广大观众在剧中找到了情感共鸣。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青春之城》通过创新创业的故事,在电视剧题材和主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既体现了强烈时代精神,也体现了一定的现实锐度。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文学系主任李胜利认为,《青春之城》情节上跌宕起伏,多条线索,线中套线,把几条线理下来,干净利落,困境连绵不断。剧中人物也大多有现实人物原型,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真实丰满。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李跃森主任表示,《青春之城》是一部关于初心和梦想的作品。它以新时代的创业故事为核心,充分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方式上有所创新,是一部值得深入探讨的作品。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则看到了《青春之城》从实际生活出发,不回避矛盾的创作思路,他表示,这部剧用方远舰屡败屡战的经历,写出了一群人认定目标、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的精神。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研讨会并总结发言,他表示,《青春之城》系在大湾区主题创作中的佼佼者,故事讲得好,人物立得住,对深圳的活力密码进行了很好的解读。(完) 【编辑:朱延静】

香港社会:完善地区治理方案有助于有效提升地区治理效能

北庭故城遗址。生笑供图  “在青岛一天狂走17个景点”“特种兵6小时突击上海”“30小时往返1300公里旅游6个省”……“五一”假期前后,“特种兵式旅游”席卷社交平台,许多年轻人比拼着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卡最多景点。因为花费少、速度快,打卡景点多,被笑称为“特种兵”。  不过这种旅游方式,在“刷保人”看来,实在有些难以理解。  浮光掠影不如看到意义  与浮光掠影的“特种兵式旅游”不同,“刷保人”更喜欢探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背后的厚重历史内涵。其实所谓“刷保”,即是指文博考古爱好者打卡全国各地古迹这件事。  自1961年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产生至2022年,祖国母亲已公布了8批共5058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国保”一般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接受国家最高级别保护。  生笑经常游历于这5000多处“国保”以及各处非国家级文保单位、遗址。对他来说,成为“刷保人”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2007年前后,生笑就利用休息时间,游览全国各地保护遗址,“走到哪儿算哪儿,也没有规划”。那几年,生笑走完了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莫高窟等热门景点后,觉得不满足、不“解渴”,“当时就很想接着再研究下八大石窟”。  2019年前后,生笑开始系统地在全国各地“刷保”。他说,现在的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好了,却比较浮躁。大家都急于办成一些事情,也比较注重得失。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他更想去关注具体的“细节”。就这样,“刷保”成了他生活中“细节”的体现,也成为他的生活支点之一。  与生笑的经历相似的是另一位“刷保人”桑玉。3年前,她辞掉了媒体行业工作,正式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不开工的时候,她有近半年的时间可以四处旅游。  起初,桑玉也是浮光掠影般在各地游玩,导游的解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对名胜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不求甚解。但一段时间后,桑玉觉得这样的旅游“很没有意思”。她愈发喜欢看壁画中的古代人是如何生活的,怎样做饭、怎样打猎、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  事实上,观看“国保”的美妙感受,不会凭空而来,只有当相关知识储备足够丰富,它们才会带来不同的旅行体验。现在,桑玉每次出行前,会先在网上对“国保”历史知识进行搜索。比如,去探访天津蓟州区独乐寺时,桑玉提前总结了该寺庙的几大看点;走访蓟州区白塔寺时,她与同行人一起分享了寺庙背后的传说与此前梁思成对该寺庙的描述。  看到遗迹时的震撼感受,难以忘怀  在众多“刷保”经历中,桑玉和生笑提到了一个共同的地点,位于新疆荒漠中的一座故城——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偏东12公里处,南枕天山,北望草原,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所所在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所写,诗中描述的也正是当年北庭的景致。  3年前,生笑刚到这里时,“就看到地面上有几个土疙瘩”。望着一片荒芜的沙漠,一时间不知自己所要探访的“国保”在何处。  其实,北庭故城名字听起来文雅,而在当地人口中,它多被称为“破城子”。现如今,在风沙侵蚀下,北庭故城仅留有南、北、西三面城垣轮廓、护城河和壕沟。如果站在高处,可见故城略呈长方形,有内城和外城。不过大部分内外城核心建筑早已在自然的风化侵蚀中消失殆尽,仅留下一些断壁残垣。  在北庭故城西边不远处,这趟新疆“刷保”之旅最吸引桑玉的则是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柏孜克里克石窟这座寺庙也被称为西大寺,始建于公元10世纪前后,为高昌回鹘的王室寺院。遗址内现留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壁画、佛像以及回鹘文题记。  105号配殿的《王者出行图》,人物形象描绘生动,闻名遐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桑玉在寺庙遗址内仔细观摩了这幅壁画。在画中,她看到一对供养人像,弯眉鱼眼,高鼻小口,脸部丰腴饱满,大耳垂肩,双手于胸前合十,手持一朵鲜花,带着鲜明的唐代以来中原人物画的神韵。  时至今日,桑玉与生笑对北庭故城的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晰,但所处荒芜大漠中,触碰历史文物,他们所看到遗迹时的震撼感受,难以忘怀。  以“文物研学”为起点  作为普通人,我们究竟如何开始一次访古之旅呢?  生笑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2019年前后,生笑开始报名参加旅行社的古迹研学项目。他跟随活动中的考古专家、学者或研究员,深入考古现场,听取老师的现场讲解,了解隐藏在古迹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研学团里的老师会将历史脉络梳理清楚,而且现场观摩,对文化的了解会更深刻。”生笑说。  可以说,研学项目也是桑玉系统性地探索古迹遗址的开始。3年前,她参与了石窟院的研学项目。跟随游学团队,桑玉走访了河西石窟、新疆石窟、四川安岳石窟以及山西晋东南云冈等多条线路。  不久前,国家文物局等3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物主题游径是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这种“文物+旅游”的组合也将满足更多以“刷保”为出游目标的游客的需求,带动更多人关注我们国家广阔土地上星罗棋布的不可移动文物,让遗产更好地活起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悦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欢】

湖北一高速公路桥面侧翻官方证实确有此事

1月15日,壬寅年农历腊月二十四,年已七旬的广西钦州灵山烟墩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平修踏上约一米高的铁板凳,擂响了他新年的第一通鼓,鼓声震耳撼人。黄平修介绍,这种闹春的鼓声在附近的村庄里将会持续至元宵。

作者/通讯员:李君悦 杨曼潮 谢楚莹 王诗蕊 李妍静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