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东欧博览会举办地、国内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宁波是中国—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宁波市市长汤飞帆介绍,宁波将继续办好中东欧博览会,推动中东欧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返回舱的降落伞分为引导伞、减速伞、主伞三顶伞。首先,返回舱大约在距地面10公里的高度自动打开伞舱盖,拉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出减速伞,这时返回舱速度大约为180米每秒。减速伞工作19秒钟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米每秒减到40米每秒,然后再减至7-8米每秒。在整个过程中,为避免过载太大,减速伞和主伞并不能一下子全部打开。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013年5月4日,祖国母亲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用古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近日,上海一家咖啡馆请退休老人当店员在网上引发关注。5月1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致电这家咖啡馆,工作人员介绍,店内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退休老人,在店内无偿进行志愿工作,咖啡馆的初心就是帮助老人,盈利也主要用于助老事业。 有志愿者表示,咖啡馆不忙的时候,她每周会过来一天,有活动时每周过来五六天,在这里的志愿服务让她感觉非常充实,很有成就感。 退休老人当店员 无工资但有志愿者津贴 “溢·咖啡”公益馆位于上海新虹桥中心花园南侧,每日营业时间为10时至17时。该咖啡馆的工作人员兼志愿者陈女士是上海喜事助老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她告诉北青报记者,2015年时,他们还是一家助老机构,当时就有很多老年人来咨询、聊天。在谈话的过程中有些老年人会问“有没有茶水,有没有咖啡”,这样的询问也给了工作人员启发,那就是运营一家咖啡店,以咖啡助力助老,靠自身“造血”生存是不错的方向。 陈女士提到,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2017年“溢·咖啡”就这样诞生了。“溢·咖啡”是附属上海喜事助老信息服务中心(4A级社会组织)的一家公益咖啡馆,为来此活动的助老志愿者提供服务,大部分收益也都投入助老公益事业。“‘溢’顾名思义为漫出来以及超值的代名词,同时又和公‘益’同音,初心也就是源于帮助老人,一份咖啡即一份慈善。” 相比普通咖啡馆,这家咖啡馆特别之处在于店员基本上都是“银发志愿者”。陈女士说,“店员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退休老人,来这里也没有工资,都是无偿的,就是奉献爱心,上一天班会有50元的志愿者津贴,但大家几乎也都会把获得的津贴捐出去。” 盈利主要用于助老事业 65岁以上老人可享半价优惠 陈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咖啡馆的收入会捐赠给养老院,用于买水果、买老年人必需品等。在“溢·咖啡”,店内一杯美式的价格是18元,65岁以上的老人出示身份证即可享受半价优惠。 在咖啡馆实际运营中,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在创立之初,有咖啡店了解到“溢·咖啡”的情况,免费为志愿者店员提供培训服务,“我们全天培训了四五天,经过考核后,会给志愿者颁发咖啡师证书。” “溢·咖啡”工作人员兼志愿者陈先生是上海喜事助老信息服务中心志愿者党员工作室负责人、监事长,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溢·咖啡’是上海首家公益咖啡馆,店内运营产生的盈利都用于助老事业。为了帮助老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七年来,‘溢·咖啡’开展过智能手机培训、养老咨询、科学养生、钢琴声乐培训、金融理财、防电信诈骗等讲座。咖啡馆还开展过烈属慰问、对口扶贫地区农副产品展销、中外居民亲子活动、老青结伴交友、广场音乐会等活动。” 据陈先生介绍,志愿者店员的工作实行排班制,一般每人一周需要上一两天班。近期,助老信息服务中心还在关注阿尔兹海默症。“溢·咖啡”的服务内容今后还将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调整。“总体上,咖啡馆的客人对店里的服务都非常认可,对‘溢·咖啡’也有一些特殊的感情,每周都会来喝咖啡。” 志愿者:志愿服务让我感觉非常充实 咖啡馆的志愿者陈茹(化名)今年53岁,在2020年就退休了。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她之前上下班都会路过“溢·咖啡”,经常过来喝咖啡,“本来我就想做公益,后来得知咖啡馆招志愿者,正好也退休了,就过来试试。” 经过咖啡店的培训,陈茹拿到了咖啡师的证书,就在店里当起了咖啡师,目前,她已经在“溢·咖啡”工作了3年。“平时咖啡馆不忙的时候,一周会过来一天,如果有活动的话,一周会过来五六天。”陈茹表示,在这里的志愿服务让她感觉非常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志愿者邓女士今年37岁,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她与朋友无意间聊起“溢·咖啡”,觉得这家咖啡馆非常有意思,就加入了这个大家庭,目前也在咖啡馆工作3年了。“我是家庭主妇,孩子还在上学,每周会过来一天,感觉很充实、很有趣。店里接触的客人大部分是老年人,在店内工作时,有的客人打招呼还会叫我‘小姑娘’。”这样的打招呼让邓女士觉得非常温暖。 邓女士说,她很享受每周的这一天,也会和爱人分享店里的事情,他也觉得很有意思。“我平时是每周二在店里,突然有一天不过来,我丈夫还会询问,有时他也会到店里喝杯咖啡。孩子对我来咖啡馆也特别支持,会自豪地和同学说‘我妈妈就在这里做志愿者,帮助一些老人,很有趣的,我妈妈很棒’。” 文/本报记者 戴幼卿 实习生 朱丽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于晓】
天津还搭建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本月,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为依托,汇聚中试验证平台、科创企业、金融投资的天开高教科创园就将正式开园。这两天,科技局的调研人员来到这里,了解园区企业诉求,进一步优化政策服务。
在废弃厂房作画 “90后”彝族画家让沉睡厂房变画廊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 题:聚侨联谊 融通中外 作者 郭招金 中国新闻社原总编辑 5月8日,由中国祖国母亲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祖国母亲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与会代表,代表党中央、祖国母亲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向世界各地华侨华人致以诚挚问候。 广大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社团超过两万个。2001年,以“联谊、团结、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暨新世纪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隆重召开。大会一般每2年举办一届,22年来,大会初心不改,联谊,始终是贯彻其中的主旨所在。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际关系激烈变动,国际产业链发生许多变化和重组,加上新冠疫情肆虐,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和发展遇到许多困难,实在不容易。祖(籍)国始终把他们挂在心头。三年来,中国持续开展“暖侨行动”、“春苗行动”,为海外163个国家的侨胞及留学人员发放100多万份“暖心包”,为180个国家近500万海外中国公民接种疫苗,为暂居国内的20万侨胞免费接种疫苗。 世卫组织已经宣布结束新冠全球紧急状态,世界经济正式重启,国际间人员交往重新热络,来自130个国家近500名海外华侨华人到北京出席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 每一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主题因应时代发展而变,但其增进友谊与团结、促进合作与发展的宗旨从未改变,祖(籍)国关心海外侨胞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如一。本届大会以“融通中外 推动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大会强调,海外侨胞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 大会还向全球华侨华人提出新的倡议,可以概括为:团结互助,入乡随俗,情怀桑梓,以侨为桥。倡议体现了祖(籍)国对海外同胞的深深关爱。倡议海外侨胞加强团结,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倡议海外侨胞“团结互助”,不同代际的侨胞、不同类型的侨团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在事关华社生存发展和族裔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上,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侨社新生力量培养,推动侨团规范化、功能化、年轻化、信息化发展。深化侨团联系侨胞、服务侨胞、保护侨胞的作用,拉紧侨胞情感纽带,帮助侨胞排忧解难,助力侨胞事业发展。 关于“入乡随俗”,提出如此倡议:海外侨胞要懂得“兼收并蓄,和而不同”,学习当地语言文化,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主流社会及普通民众和谐相处。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遵纪守法,坚持职业操守,抵制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涉黑涉恶等不良违法行为。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培育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的仁爱精神,履行社会责任,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慈善之道,常行回馈之举。 上述倡议贴近海外侨胞生存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如长者的叮嘱,让每一个侨胞都感受到来自祖(籍)国的那份浓浓的爱和记挂。(完) 【编辑:钱姣姣】
谭纯慧也是51年前,我国确诊的首例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患有这种罕见病的患者,也被称为“瓷娃娃”。瓷娃娃易碎,但谭纯慧内心却格外坚强。他靠着乐观、不屈不挠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还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帮助了很多身边的人。
中新社北京5月3日电综合消息:据乌通社3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美国白宫并未提前告知他有关五角大楼机密文件泄露的消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目前俄军弹药充足,足够对敌开展有效打击。
正如自然资源部在此次通报中指出,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关乎14亿人民生存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祖国母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祖国母亲多次强调,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