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大多是‘00后’,我们也想通过这种互动唱歌的方式,让同学们对校园保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唱歌的方式跟学生打成一片。”余万钢说。
中新网郑州3月15日电(刘鹏李培新李军辉)编席,通俗地说就是用芦苇秸秆或者是高粱编织席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河南省郏县安良镇肖河村,有一位编席匠秉持初心,用灵巧的双手传承着这门老手艺。
我国外贸韧性不断增强
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郎朗)杨再春喜欢竹子,特别是竹子的声音。 朝南朝西都能享受到充足光照的客厅一角,长着几棵竹子,紧挨着一张中式座椅,坐在这里一抬眼,就能看到镀了阳光的竹叶。 “安静的时候你仔细听,能听到竹子‘嘣嘣’蹿高的动静。”这位80岁的书法家,喜欢这种拔节的生命力。 花木竹石的客厅里,中式木质家具和瓷器字画安置妥停。靠墙角放着一辆灰色超市手推车。 不方便出门的日子里,它是杨再春走路锻炼的辅助工具,他拒绝使用拐杖,所以向手推车借力:“用拐杖就感觉人老得不成样子了”。 女儿评价他:“同龄人里要做最好的那个。”运动员时期,要跳得更远、跑得更快;作为书法家,要成为帮助更多人拿起毛笔的那一个;80岁时,要做背最挺直的、了解AI的老先生。 就像他书写的每一个字,一撇一捺,是为筋骨。 79岁,再次被推上“潮头” “网友张国顺,你寄来的作业我收到了……”视频中,一位戴眼镜穿黑色T恤的老先生侧身对着镜头,从结构到笔法,逐一点评身后网友寄给他的书法作业。 79岁这一年,毕生投入书法事业、一直默默给网友批改作业的书法家杨再春,又一次被推到聚光灯下。 从如何裁纸、泡毛笔头到批改网友寄来的书法作业,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公众号、微博……书法教学视频很快就吸引了百余万粉丝,单平台“杨再春”的话题点击率达到4.3亿。 在#79岁大爷在线批改网友书法作业#热搜话题的讨论里,有网友认出了他:“不是普通的79岁随便哪个大爷,这是著名的书法家杨再春!” 没错,上一次他被推到“潮头”、引起全民讨论,是电视在中国刚普及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央视也只有两个频道。 图为《中国传统书法系列讲座》电视画面。受访者供图 当时,中央电视台领导找到当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的杨再春商量,希望在央视开一档书法讲座节目,于是,就有了《中国传统书法系列讲座》。 中央一套每天中午十二点半,中央二套每晚六点半,讲座一讲就是3年。“后来有一次姜昆见到我,说我才是大明星,他们相声演员讲10分钟就下台了,我每天黄金时间段要讲23分半。”杨再春笑着回忆。 当时还是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的杨再春,被誉为“拥有千万学生的书法家”,收到约十万封观众来信,走在路上,经常被人认出来。 三十多年后,类似的情形在互联网短视频时代继续发生着。全国各地网友的书法作业像雪花一样飘寄他手中,每周词典厚的七八十份作业堆叠在案头。 杨再春会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投屏到电视上,把需要讲解的各处细节展现清楚后,再去书桌前做示范;没有拍成视频的作业,则通过语音和图文的形式为粉丝们解答,力求回复每一位讨教的网友。 “对寄作业的网友来说,这是很难得的一对一,我很珍惜这样的信任和交流。”所有交上来的作业,都被编号排序,满满地收进大号信封中。两年时间,这些厚实的信封占据了他书柜的一格。 哪怕是去医院做检查,杨再春都会被认出来:“欸,这不是网上批改作业的大爷吗?”他们或许不知道,眼前这位“大爷”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与外国首脑。 “我就是个教书的,教书一辈子,一辈子教书。”杨再春觉得,能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爱上书法,自己就很知足了。图为书法家杨再春。受访者供图 当汗水凝结成墨 其实,对运动员出身的杨再春来说,教书法一开始只是兼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攒钱给女儿买4000多块的星海牌钢琴,他骑着自行车奔波于北京几个城区的文化馆讲书法课,“小竹耙子慢慢挠”,一节课2小时,课时费2~5元,攒了好几年。 他的本职工作单位是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从编辑到社长兼总编,干了一辈子出版工作;他也是田径运动员出身,专业跳远,兼项跳高,短跑100米能跑进10秒8,60岁时还能前空翻。 所以,从小更喜欢“摔跟头、打把式”的他,之所以能6岁就沉下心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也是被父亲要求的,谈不上多喜欢,只是习惯了每天要动动毛笔,要写点东西。 第一次体会到书法带来的正向反馈,是小学六年级给班级写春联。全班只有他会写毛笔字,还写挺好,老师的表扬和同学艳羡的眼神,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体会到了写字带来的自信。那时起,练习书法不单单只是习惯,而是热爱,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考上北京体育学院预科后,每天四五个小时的日常训练和其他的理论课程挤占了大部分时间,有时候累得都爬不上上铺的床,省出时间练习书法成了极为奢侈的一件事。早年与北京体育大学教练吴守仁先生合影留念。供图 他抓住所有写字的机会来练习,哲学、马列、解剖、运动医学……需要记笔记的课,都用毛笔来写。极难得的空暇,他也在宿舍用笔沾着水在桌子上练字,边写边擦桌子,时间久了,桌子被写掉了漆,班长批评他破坏公物。 到了周末,他会带纸笔墨水和干粮小马扎,去展出明清两代书法真迹的故宫临摹,还因此结识了自己第一位正式的书法老师——黄高汉。 此后的岁月里,杨再春又先后师从郑诵先、启功。背帖、临帖,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我写的时候会对字说话,将各个笔画读出来,说出来它们都在什么位置上,这样才能不错。” 启功先生叮嘱他,“要多出版老百姓看得懂的、普及类的书法出版物。”鼓励他在书法普及教育上多做事情,也为他后来教授书法埋下了伏笔。 让文字长出骨骼 很多人曾问过他同一个问题:“您是运动员出身,在体育大学干到退休,怎么字写得这样好,写到全国闻名?” 杨再春认为,问出这样问题的人,可能不了解体育工作者。他曾教过包括郎平、邓亚萍、张湘祥在内的很多世界冠军练习签名,“优秀的运动员,都是极其聪明的。他们都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 运动员生活的艰辛,让他即使到了80岁,都忍不住品咂那一份苦味。他记得当年每周六的恢复性训练要从北京体育大学跑到香山“鬼见愁”香炉峰,往返将近30公里不能休息,结束之后整个人像浸了水,“所以我们运动员不怕吃苦,也很争强好胜。” 早年在北京体育大学训练场留影。受访者供图 但外界对体育生存在一种偏见:用肌肉和骨骼思考问题,没什么文化。打破这种偏见,成了支持杨再春要练好书法的另一个动力:“我就一个朴素的概念,改变体育生的形象,让别人尊重我们。” 不被尊重的时刻太多了,像田径场上细碎的石子、奔跑时逆向的风,最深刻的痛点记忆来自大学暑假乘火车的经历。 一整个车厢的大学生,看到高黑且瘦、别着北京体育学院校徽的杨再春窃窃私语:“喏,体育生。” “我要让他们知道我不仅体育好,字也写得非常漂亮,脑筋也很好,要争这口气。” 体育磨砺出来的个性耐力,笔墨浸润出的热爱,支撑着他度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生低谷;支持着他晚年两次与癌症抗争,不被打倒。 《吕氏春秋》有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杨再春非常喜欢这句话。图为杨再春先生影书合璧作品。受访者供图 追逐,逆着风,向着光 十八岁时,他在赛道上追逐更短的时间、更长的距离;到了八十岁,他追逐更年轻一代的表达和创新。 “不懂的我要学,我要追逐现代年轻人,他们在想什么、说什么。我鞭策自己,不要倚老卖老,要多跟年轻人学习,追上时代的变化。” 在和合作的书法栏目中,双方合作用书法来写时下热门的流行语,传统和流行碰撞,他想借此机和年轻人交朋友。 图为杨再春先生与合作的书法栏目。 面对那些陌生的词汇,杨老先生会让女儿帮忙查清楚是什么意思、怎么用。“拒绝恋爱脑”“少吃两口”“妙啊”“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这些新鲜的概念他刚开始一头雾水,后来越写越觉得好玩有趣。有一阵子,他知道了“666”的手势,就经常比划着“666”来鼓励别人。 为了灵活配合短视频的拍摄,他还自学了P图、录音,社交软件也玩得熟练。就像当年跳高要从跨越式转变为背越式,别人多少有些抗拒的时候,他已经一遍遍把自己摔在又薄又硬的棕垫上来适应规则变化。 他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是有追求的,无论志趣还是习惯。 杨再春先生爱好书法,探索实践了“影书合璧”的艺术形式。受访者供图 “我这辈子都在追逐。”他说,而这种贯穿一生的追逐背后,也是在与偏见、时间和自我进行“抗争”。 春光不等人,万物已复苏,他想出去走走,拍拍风景。 他想起当初在内蒙采风时看到的、海一般的向日葵。那天他不太舒服,但为了能留住镜头里的美景,硬是在旁人的扶持下站在了车顶亲自掌镜。 夕阳泼下金黄,向日葵给他染了一身光彩。(完) 【编辑:刘阳禾】
海洋对外贸易增势良好。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同期进出口总额增速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9.7%,高于全国同期出口总额增速1.3个百分点;进口额同比增长2.0%,高于全国同期进口总额增速1.8个百分点。水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0.8%,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1.3%,进口额同比增长22.6%。
谈及下一次探险计划,刘勇坦言,生活对自己而言随时都是探险,如果哪个探险机会偶然来到眼前,他会背上包再次出发。
民调:超半数韩国人认为日本须先就历史问题道歉
黄震认为,CCER交易市场作为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减碳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经济激励,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碳减排。
传承老舍先生人文精神 话剧《我这半辈子》探索新“京味”
多轮热浪侵袭欧洲经历高温“烤”验
杭州四季青服装街区,曾被誉为“中国服装第一街”。沿着杭海路走下去,在长达1.6公里的线路上,分布着二十多家专业服装市场,约1.5万个摊位,5万多名从业人员。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俄罗斯等12个国家刚刚举行的一场国际会议吸引了全球多家媒体的关注,这次会议最重要的议程就是“去美元化”,推出一个可替代SWIFT的新的跨境支付系统。今年以来,俄罗斯、巴西以及伊朗等中东国家正在加速同美元“解绑”,引发各界关注。从美联储暴力加息到当下正持续的美债危机,美元的角色都在令全球许多国家越来越警惕。 十二国会议 美国“商业内幕网”26日报道称,在本周于伊朗举行的亚洲清算联盟峰会上,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在讨论如何绕开美元。官员们表示,放弃美元是许多国家面对“美元武器化”的必然反应。 根据伊朗《德黑兰时报》24日报道,峰会期间,伊朗央行行长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等国的央行负责人密集讨论了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话题,另据伊朗国家电视台24日报道,亚洲清算联盟成员国还决定计划在一个月内推出可与SWIFT系统相媲美的系统,称其可满足成员国之间清算货币交易的一切需求。 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在会议期间表示,“去美元化不再是各国的自愿选择,而是各国对‘美元武器化’的必然反应。”他还表示,美元的疲软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构成极大挑战。因此,伊朗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清算联盟成员国的经济联系。 成立于1974年的亚洲清算联盟目前共包含9个成员国:孟加拉国、不丹、印度、伊朗、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俄罗斯、白俄罗斯和阿富汗也派出代表出席了本次峰会。 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报道称,“去美元化”的概念包括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及推动其他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等。这种努力可以通过多国共同促进本国货币进行双边结算来实现,从而降低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另据俄罗斯媒体透露的消息,今年夏天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将讨论“为成员之间的跨境贸易创建一种新型货币”。埃及、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已经表示希望加入金砖国家。有阿拉伯媒体表示,中东地区的“去美元”道路正越来越宽。 从85%到58% “去美元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彭博社近日的一篇报道援引数据分析称,如今美元在全球各国政府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大约为58%。这比2001年时的73%有了明显下降,而上世纪70年代末,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还高达85%。有舆论认为,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东国家同美元加速“解绑”对美元地位的冲击显得尤为明显。原因在于,维护美元霸权的重要基石“石油美元”体系被撼动。 “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让美元脱离同黄金的直接挂钩后,同沙特等国达成了一个重要的交易——以军事援助换石油美元,即以美元结算石油贸易,同时承诺给中东提供‘安全保障’。”《货币战争》系列丛书编著宋鸿兵25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讲述了美元在中东独特地位的由来,“后来,美国要求沙特等国把赚来的石油美元再投向美国国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宋鸿兵认为,由于全世界都需要石油,而石油贸易绑定美元后各国外汇储备都以美元为主,这对美国的美元霸权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摩洛哥前经济与财政大臣瓦拉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升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和贫困问题加剧,社会矛盾也随之激化。同时,美联储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对中东多国经济困境的恶化起到了重要推手作用。 “在长期对美元依赖后,沙特等中东国家的思路开始产生根本性改变”。宋鸿兵告诉记者,美国名义上在中东实施“用石油美元换安全”的政策,但实际上在中东发动了好几次战争,地区的安全状况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乱。“中东国家长期对发展经济、实现技术升级、完成工业化充满渴求,跟美国合作多年后却发现工业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美国只是提供军火。” 国际货币即将迎来新的周期? “历史上,中东地区的能源贸易曾被英镑、黄金和美元等货币主导。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中东国家开始考虑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在经历了疫情和眼下俄乌冲突持续进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瓦拉卢表示,“从历史的纵向来看,美元对中东统治的兴衰,也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国际货币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周期和轮回。” 埃及《财经周刊》杂志副总编侯赛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首先,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影响。“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它们的本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逐渐增加,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相对比例下降。其次,对美元霸权的质疑和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也可能促使一些国家多元化其外汇储备。 据伊朗英语电视台25日报道,亚洲清算联盟峰会期间,该组织将寻求接纳新成员,以协助这些国家的去美元化行动。 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的报道也提到,尽管去美元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引起关注,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美元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相当强大。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试图在双边贸易或区域贸易协定中推动多元化支付方式,并逐渐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在这条道路上,南美比中东的步子似乎迈得更远。为降低拉美地区对美元的依赖,促进地区贸易,巴西、阿根廷等国已经在讨论打造共同货币“苏尔”。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也让南美国家体会到,取代美元作为国际支付体系主导货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今年以来,面对强势美元,阿根廷比索等南美货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进一步增大南美国家所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也降低了政府的偿债能力。 即便南美多国对摆脱美元依赖的愿望十分迫切,但阿根廷《财富》杂志25日的报道分析称,在拥有不同经济结构和政策的国家之间进行货币协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货币联盟体系中,各国央行面临着所谓的经济政策“三难困境”:不能有固定的汇率、自由的资本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巴西和阿根廷,乃至拉丁美洲,是否已经准备好开发一种共同货币还很难说。 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分析称,“苏尔”距离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欧盟的经验,建立共同货币体系要求区域内各国拥有稳定的政治制度,共享相同的宏观经济政策观念。巴西总统卢拉此前也强调,“苏尔”的目的不是取代拉美国家货币,而是作为贸易和资金流补充。 侯赛姆认为,尽管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仍具有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说,“去美元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依然任重而道远。宋鸿兵也对记者分析称,美元本身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促使大家推动“去美元化”,但取代美元还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进程。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环球时报记者 杨沙沙 王佳琳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辛斌 柳玉鹏】 【编辑:李岩】
东电公司计划从临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向海中修建一个长约1公里的海底隧道,向太平洋排放处理稀释后的所谓“放射性物质达标”的核污染水。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东电公司自去年8月正式启动海底隧道工程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聚焦湖北
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李爱平)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将于6月28日至2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5月31日,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对外传达了这一消息。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陈铮介绍,内蒙古地域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煤炭储量全国第一。2022年,内蒙古煤炭产量12.2亿吨、发电量6465亿度,完成煤炭保供任务9.5亿吨、外送电量2640亿度,天然气产量307亿立方米,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中尽显担当。 以“能源新时代世界新未来”为主题的本次大会,将邀请主办方领导、国际能源署官员、全球风能理事会领导和国际太阳能学会领导致辞;安排国际组织、新能源、新材料、领军企业及落地企业的嘉宾作主旨发言,发布最新前沿科技成果,组织企业进行签约。 会议还将举办新能源新材料展、新能源论坛和煤基新材料论坛。与此同时,主办方还将举行2023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鄂尔多斯站和暖城杯·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鄂尔多斯挑战赛。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副市长苏翠芳介绍,本次论坛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权威机构、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将有10余位院士科学家以及国内领军企业家代表通过线下或线上形式出席大会。(完) 【编辑:陈海峰】
中老铁路列车准点率100% 旅客服务不断完善
“目前,蚌埠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动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正在聚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蚌埠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赵亮说,下一步将聚焦光伏、锂电池等行业,进一步强化“双招双引”,持续完善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争取到2025年蚌埠市新能源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