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电 据“国防部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16日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是中美建交的前提条件,绝对不容开历史倒车。 5月16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答记者问。有记者问,据报道,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政府正计划以“总统提用权”方式向台提供价值5亿美元的武器援助。此外,美方近期派遣百余名军人入台协助训练台军,实地了解台军训练模式优缺点并提供建议。请问发言人有何评论? 谭克非表示,一段时间来,美方不断加强与民进党当局军事勾连,提升双方军事联系、升级实质关系,动摇中美关系根基,破坏台海和平稳定,这是非常错误、危险的举动。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谭克非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是中美建交的前提条件,绝对不容开历史倒车。我们正告美方,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将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到实处,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军事勾连。我们正告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分裂势力,企图“倚美谋独”“以武谋独”是死路一条。 谭克非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持续加强练兵备战,坚决粉碎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编辑:孙静波】
“我们采用浅埋技术,种子播种的深度是6公分,滴灌带的深度是3公分左右,这样滴水的时候水肥可以更直接、更精准的作用于种子和植物的根部,起到一个节水增效的效果。”油莎豆种植技术负责人余旭森说。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30日电 题:新疆艾德莱斯绸为何能换发新魅力? 作者刘新 新疆的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艾德莱斯绸(以下简称艾德莱斯)色泽绚丽、花纹质朴、柔软飘逸、穿着舒适,成为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女性酷爱穿着的传统服饰。每逢节日或是喜事集会,都能看到身着艾德莱斯的女性,久而久之,艾德莱斯衣裙被视为女性的礼服。 随着社会的发展,众多设计师推陈出新,在现代工艺和融合创新的助推之下,新疆艾德莱斯产业逐步摆脱了产品线单一、设计不够现代等问题,产品涵盖服装服饰、文旅产品、高级定制等各个领域。经过解构再生后的艾德莱斯焕发出新的魅力。当这些创意产品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时候,人们纷纷感叹“艾德莱斯原来可以这么时尚。”一些一度失传的图案又出现了,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又回来学这门手艺了。 刘新 摄 艾德莱斯故乡的新变化 艾德莱斯意为"扎经染色",是新疆南部民间传统织造的丝绸制品。其传统的生产工艺均为手工制作,蚕茧煮沸抽丝后,经过纺丝、并丝、卷丝、分线,再根据代代相传的设计图案,浸入矿物和植物配制的天然染料中着色,再分层染色、整经,最后分线、上机,由织工循环踩踏木板、穿动木梭进行编织。 艾德莱斯幅宽仅40厘米,图案呈长条形,变幻多样,层次分明、布局对称,美不可言。一匹艾德莱斯丝绸上,可能会有七八种颜色,多的甚至达到十余种。喷薄欲出的色彩绚丽奔放,反差强烈,红黄蓝绿多种颜色随意搭配,碰撞出独特的韵味和美感,与沙漠边缘单调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了维吾尔族民众对生活的热恋以及追求。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市吉亚乡是新疆艾德莱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享有艾德莱斯丝绸故乡的美誉。该乡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植物扎染技术和木制自造织绸机器,不少村民世代以织造艾德莱斯为生。但受制于家庭作坊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季节性变化,这里的织机声曾一度变得悄然无声,艾德莱斯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近年来,为了抢救艾德莱斯的传统手工艺,和田地区当地政府也曾进行过诸多努力。建厂房、送织机、搞培训,跑展会、开网店、办企业,成立艾德莱斯专业技术协会等等,越来越多的村民分享到艾德莱斯产业红利,走向脱贫致富。一位游客正在选购艾德莱斯绸,古老的纺织工艺每年给吉亚乡带来约3万人的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增长。 刘新 摄 如今,即便在冬闲时节,织机声也不绝于耳,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织艾德莱斯,一些一度失传的图案又出现了,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又回来学这门手艺了。艾德莱斯产品不仅在新疆各地销售,并远销至北京、广州、上海,以及日本、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 目前,吉亚乡的艾德莱斯年产量逐渐提高,为当地近千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艾德莱斯产业链也不断延伸,从手工生产、销售向产品展示、技术培训、休闲观光的升级转变,使小小乡村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旅游热点,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上万人次,为推动乡村振兴,百姓增收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子。吉亚乡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植物扎染技术和木制自造织绸机器,不少村民世代以织造艾德莱斯为生。 刘新 摄 时尚T台新宠儿 近年来,新疆的艾德莱斯频频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北京时装周、亚欧时装周等时尚T台,来自西域的丝绸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相互融合,所迸发出特有魅力,吸引了众多设计师关注,正逐步成为时尚圈的新宠儿。如今,即便在冬闲时节,织机声也不绝于耳,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织艾德莱斯。 刘新 摄 贾雅灵自幼喜爱刺绣、手工编织等传统文化,创办了新疆旗袍文化馆,并前往上海、杭州、苏州等拜访旗袍大师取经学艺,寻求合作。2015年,受中国模特联合会邀请,旗袍文化馆的模特队代表新疆前往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参加演出。为了突出新疆地域特色及元素,以及整体的艺术氛围,贾雅灵在设计模特队演出服时,将艾德莱斯融入旗袍缝制当中,出乎意料的是,这场海派旗袍与艾德莱斯相融合的旗袍秀,一炮打响,惊艳四座。 2017年,以艾德莱斯为灵感演绎的原创大秀——“艾德莱斯出天山”主题时装发布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上演,来自新疆的多位设计师带来了一系列融合设计的原创作品,在模特的演绎下,走出天山的艾德莱斯时装为本届中国国际时装周带来了美丽生动的新疆表情。融入艾德莱斯元素的手包,挎包等文创产品。 刘新 摄 其实,早在2015年,新疆就建立了新疆艾德莱斯研发推广中心,集结了疆内外热爱艾德莱斯的设计师和专家,共同研发新产品,激活了艾德莱斯的青春能量。2016年起,自治区启动实施“艾德莱斯出天山”工程,联手国内一流丝绸纺织专家,攻关艾德莱斯生产技术中的难题。与此同时,全力推进艾德莱斯设计理念时尚化。 已从事旗袍行业10年的贾雅灵告诉记者,这些年她一直在改进艾德莱斯旗袍产品,不仅从色彩、图案上大胆尝试,还从领口、腰身的设计方面不断探索,还增加了融入了艾德莱斯元素的晚礼服产品。如今这些融入艾德莱斯元素的改良旗袍、晚礼服,颇受高级定制市场的欢迎,在一些大型活动、宴会及婚礼中,不乏有身着艾德莱斯元素服饰的女性穿梭期间,展示别样的美。融入艾德莱斯元素的服饰。 刘新 摄 艾德莱斯“进军”文旅市场 随着新疆旅游市场近来来的异常火爆,文旅创意产品的也快速发展,其中融入艾德莱斯元素的文旅产品颇受游客的关注。 在不久前闭幕的2023新疆文旅产业交易博览会暨第四届春季旅游博览会上,有多年旅游行业从业经验的刘沙沙向参观者介绍着由她创立的沙漠文化基地,并送上一条粉色和草绿撞色,红蓝白黄亮眼组合的艾德莱斯户外飞巾。新疆旗袍文化馆模特队的队员身着融入艾德莱斯元素的旗袍训练走秀。 刘新 摄 刘沙沙创立的沙漠文化基地位于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的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在与游客接触的过程中,她发现游客对新疆民族文化有极其浓厚的热情,希望能有一些产品能像礼物一样带回自己的家乡。受此启发,刘沙沙创立了疆之雅文旅品牌,开拓文旅市场。在研发文旅创意产品的过程中,刘沙沙首先从熟悉的工作与环境入手。沙漠探险离不开防晒飞巾,当地色彩斑斓的艾德莱斯让她突发奇想,能否将二者合二为一,既具有实用价值,又能体现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为此,设计师收集了新疆及周边国家的100多种有特色的艾德莱斯花纹,设计成飞巾图案,该艾德莱斯系列户外飞巾上市当年就获得了10万+的销售量,并在2021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上获得银奖。2017年12月13日晚,大型原创舞剧《艾德莱斯传奇》在新疆艺术剧院首演。 刘新 摄 沿着实用与民族文化特色将融合的思路,刘沙沙陆续推出了,艾德莱斯炫彩户外系列棒球帽、艾德莱斯系列清凉冰袖、艾德莱斯手工胸针、艾德莱斯束发带等系列产品。 如今在新疆的旅游景区,游客都能选购到融入艾德莱斯元素的文旅产品,设计师们将艾德莱斯从传统的服装产品拓展到披肩、围巾、太阳伞、笔记本、背包、帽子等产品当中,赋予它们新的定义。这些融入艾德莱斯元素的文旅产品已成为“新疆礼物”,成为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游客了解新疆的重要窗口之一。(完) 【编辑:陈海峰】
首支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凯旋
阅读提示 今年以来,演出市场快速回暖,“开票即售罄”的情况频频上演。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长近10倍,并带动周边消费快速增长。专家表示,演出行业应抓住有利契机,进一步提高内容品质和服务质量,创新演艺业态和营销模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发展动能。 “谁抢到了门票?”今年以来,演出市场供需强势上行,众多歌手在各地的演唱会都出现了“开票即售罄”的场景。即便是可以容纳8万人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也没能“接住”歌迷们的热情。最近,鸟巢承接的演唱会门票开售,不少粉丝表示,依旧是一票难求。 这样的火爆场面不只是演唱会独有。近期,剧场演出、大型音乐节、沉浸式演出都呈现强势复苏态势。 供给侧“上新”不断,消费侧热情高涨,双向奔赴使得全国演出市场快速回暖、持续升温。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系统采集与服务平台数据监测,仅在“五一”假期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就超过了3万场,票房收入15.1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962.2%,观众人数高达865.49万人次。 演出密集,依然一票难求 “各种音乐节、经典剧目与新排剧目扎堆上演、新老歌手也都组团开场,天南地北都有演出,可我还是买不到票。”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林多告诉记者,从春节到现在,每天都有人在朋友圈里晒买票、看演出的图片。“感觉一夜之间大家都成了线下演出的拥趸,很多小剧场的演出都很火爆。” 面对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供给侧加速发力。原本相对小众的剧场演出、“国家队”院团纷纷推出具备市场号召力的知名剧目,吸引观众重回剧场。例如,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走进11个城市、12个剧院,迎接近10万名观众,刷新了多地演出场馆的票房纪录,“凡开票必秒光”成了常态。江苏大剧院表示,剧院几乎是全员满负荷运转状态,该剧的市场需求已超过团队供给场次的上限。 大型户外音乐节也于一季度呈现快速复苏态势。南京咪豆音乐节,官宣演出阵容的当天门票即售罄;草莓音乐节相继公布在11个城市的演出,已于一季度完成演出的西安站门票售罄。“五一”档期,仅在北京一地就汇集草莓、潮流、无限3个大型音乐节,另外还有奥森生活城市森林音乐季等。除了一些知名音乐节在全国各地举办外,市场上还涌现出不少地域性品牌和新品牌的音乐节。 说走就走,演出带动周边消费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根据对部分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票务销售趋势调研发现,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较去年大幅攀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 “能抢到票幸运,跨城也值得。”在南宁工作的卢拉在抢到五月天鸟巢演唱会的票后,马上预订了演唱会周边的酒店。 演唱会期间,鸟巢周边5公里的住宿预订量上涨2400%;草莓音乐节期间,举办地延庆世园公园周边的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18倍;无限音乐节期间,举办地北京温榆河公园周边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16倍……数据显示演出项目对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具有强大的带动能力。 “像我们的父母,他们觉得看一场电影就充满了仪式感。我们这代人升级为看线下演出,甚至为一场演出可以说走就走,打破地域的限制,这也是一种进步吧。”卢拉是90后,她认为去看演出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同一个场地、同一个时间里,汇聚那么多有着共同热爱的人,这钱花得值得。” 除了带动交通、住宿、餐饮之外,各类演出在嫁接市场形态上表现出更多新意,让演出经济的外延进一步拓展。例如西昌首届烧烤音乐节,将露营烧烤节与户外音乐节有机融合。同时,越来越多的快消品牌也入局音乐节市场,推出与品牌同名的音乐节活动,例如元气森林音乐节、蜜雪冰城音乐节等,商业品牌从赞助、冠名等单一合作模式逐渐跨界到与现场音乐演出融合发展。 演出消费需要持续发力 去年延期的待执行项目和新增加项目叠加,今年演出项目显得尤为密集。各区域中心城市的多数剧场上半年档期已满,部分剧场档期甚至已经排至2025年。自二季度起,大型演唱会、音乐节项目进入密集期,多地出现大型演出档期“撞车”的情况,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井喷式复苏对于演出行业的确是巨大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行业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的是,近期以来,演出市场中很大一部分消费来自存量的集中释放。 “要保持演出市场活跃度,演出机构要持续推出优秀作品,丰富演出产品供给;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产品影响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演出业态,扩大市场规模。要以更强大的吸引力、更丰富的表现力、更充分的体验感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和各类演艺空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表示。 在拉动演出新消费、创造新场景、吸引年轻消费者上,Livehouse、沉浸式戏剧、脱口秀等小众文化消费业态贡献颇多,已是消费新宠。数据显示,2月~3月,大麦平台销售Livehouse演出超2800场,票房规模比2019年同期提升15倍;与此同时,脱口秀、沉浸式戏剧脱颖而出,2月~3月,两品类购票人次达62万。瞄准这一商机,相关机构正通过投资、合制、自制的方式参与内容生产、分发,创造市场增量。 潘燕表示,演出机构应抓住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强演出安全和运营规范意识,提高内容品质和服务质量,创新演艺业态和营销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发展动能。 苏墨(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叶攀】
王家岭村世代种植玉米、红薯、南瓜等粮食作物,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村民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活贫困。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