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的一天,70岁的王某前往家门口的超市买菜。该超市由个体工商户郭某经营。当天,郭某及丈夫刘某、婆婆刘老太3人均在店内。9时37分,王某进入店内。在购买豆腐时,王某与刘老太发生口角。看到母亲与人争执,刘某也加入进来,开始对王某指指点点,争吵间双方言语激烈。店主郭某对双方均进行了劝阻,但无效。
如果说湖北武汉是此次降价潮中的“风暴眼”,那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无疑是此次综合补贴的“最大受益人”。
广元5月10日电 (韩金雨 苗志勇)9日至10日,“2023国际媒体人广元大蜀道采风行”走进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国际媒体人一行先后前往剑门关景区、拦马墙等地,亲身体验“天险蜀道·雄关剑门”之奇。国际媒体人在剑门关关楼下拍摄。 王磊 摄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0日,国际媒体人一行来到剑门关景区。为了参加景区“背诵《蜀道难》、奖景区门票”活动,他们纷纷背诵起了《蜀道难》,并用孟加拉语、德语、日语进行诵读。 据悉,剑门关景区集古道、古关、古柏为一体,融雄、险、奇、秀于一身,素有“两川咽喉、蜀北屏障”之称。剑门关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处从未被正面攻破过的关隘。 剑门蜀道历史悠久,肇始于西周,历史跨越3000余年。至今仍遗存有众多的古桥梁、古建筑、古碑刻、古寺庙、古城址、行道树等大量珍贵文物,是迄今为止古代中国交通道路史上开辟最早、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人工古驿道,被誉为“世界陆路交通史上的活化石”。国际媒体人行走在古蜀道上。 王磊 摄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剑门关,但每次都觉得很新鲜,这里的雄关、蜀道还有三国故事,都深深吸引着我。”10日,登上剑门关关楼后,国际媒体人、日本东瀛新视野总编辑蒙令华这样称赞道。 在剑门关关楼,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文艺表演让来自巴基斯坦的国际自媒体人YASIR SHAHWAR印象深刻。“我看到了非常棒的演出,这是吸引海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历史很好的方式。” 南非摄影师John Matthews在剑门关体验了攀爬猿猱道。“攀爬中可以一览剑阁的自然风景,这种感觉只有在悬崖峭壁上才能体会。”攀爬结束后,他仍难掩激动的心情。“这是一次绝佳的户外体验,如果这里开展攀岩比赛,我肯定会再来。” 10日下午,国际媒体人一行来到拦马墙采风。据了解,拦马墙是剑门古蜀道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道上遗存的古代门槛石、防滑线、行道树、饮马槽、拴马石等道路设施,是古代先民在蜀道上筑路技艺的珍贵遗存和历史见证。来自巴基斯坦的国际自媒体人YASIR SHAHWAR正在拍摄剑门关文艺表演。 王磊 摄 “走在千年古蜀道上,脚底感受着石板上的凹坑,这不仅仅是自然的奇观,也是与历史的相遇。”在参观完拦马墙后,蒙令华感言,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建造技艺让人惊叹,作为国际媒体人,自己将努力助推蜀道文化走向世界。(完) 【编辑:卞立群】
小伙野泳溺亡父母起诉村委会野泳有多危险?
意大利中国理事会基金会马里奥·博塞利表示,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动意中两国在时尚文化领域的交流融合。
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组织突击对抗演练—— 特战劲旅暗夜砺兵 天山北麓,午夜时分,一阵紧急集合哨声打破营区的宁静,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一场夜间突击对抗演练拉开战幕。该支队特战分队官兵闻令而动,穿戴装具、请领武器、快速登车……很快,车队向目标地域疾驰而去。 “发现‘敌’目标。”抵达任务现场,各小队立即展开作业。侦察组派出无人机潜入“敌”隐匿区域,监视其警戒力量动态;火力组选择隐蔽位置负责掩护,狙击手迅速占领制高点;突击组依托地形分两路交替向前,对目标进行迂回包抄并发起强攻…… “进入后半夜,人体机能会有所下降。夜间演练对特战队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该支队指挥员刘向东介绍,此次对抗演练紧贴任务实际,围绕山林地捕歼战斗、武装奔袭、破袭夺控等多个课目,着眼破解夜间目标隐蔽性强、指挥协同难度大等训练难题,锤炼官兵夜间作战能力。 深山空谷,特战官兵借助夜间瞄准系统精准捕捉目标,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夜训要专攻精练,更要向科技要战斗力。”该支队领导介绍,随着武器装备不断升级,他们注重运用先进的夜视装备提高夜训专业化、智能化水平,通过构设逼真战场环境,让官兵在真打实抗中提升打赢能力、锤炼胜战本领。 晨光熹微,演练刚结束,复盘随即展开。“照明弹什么时候打最合适”“夜间瞄准时视线受阻怎么办”……走下演训场的官兵,随即围绕演练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此次演练,该支队通过分析数据库采集的信息,梳理总结出多个夜训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并逐项制订改进措施,为下一步优化演训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继续探索改进模块化编组方式,科学筹划作战行动,检验和提升官兵夜间侦察、破袭、突击等多项实战技能。(解放军报) 【编辑:张子怡】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