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拼音
    当前位置:首页>环境新闻

    守护困境妇女儿童

    发布时间:2023-06-05 13:47:25 来源: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螃蟹养殖是我们高淳区的重要富民产业。2008年,我牵头创办了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把高淳当地分散的螃蟹养殖经营户组织起来,实行规模化养殖,降低市场风险。2010年,我又联合南京、苏州、无锡等五市区域内的水产养殖户和水产品经纪人共同组建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这是江苏首个省级水产合作联社。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覆盖20多家成员合作社、3000多家螃蟹养殖户,连续每年分红。2022年,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帮助社员推销螃蟹5.99亿元,社员户均增收1.26万元,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骤然紧张的形势给在苏丹同胞带来心理冲击,不时响起的枪炮声造成的不安和焦虑情绪逐渐蔓延。进入战时状态的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12308),开始接到第一个来自在苏丹中国公民的电话求助。国家救援,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的企盼。

    5月16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自1月6日至5月,西安至中亚市场从‘零’航线一路恢复到即将实现对中亚五国的全覆盖,极大便利中国、中亚地区的人员和经贸往来。”  在16日举行的民航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表示,中亚被称作亚洲的心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沿线地区,中国与这一地区各领域务实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孙文生介绍,中国民航发挥民航在互联互通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和在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和中亚五国合作交流。  一是共同推进航空运输政策协同。加强政策沟通,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近期中国民航局正与中亚五国商签共建“空中丝绸之路”谅解备忘录,并计划研究编制共建“空中丝绸之路”规划纲要,持续提升民航领域合作质量和效益。  二是共同推进航空运输便利化。不断加强与中亚五国民航管理当局的沟通合作,提升航权开放水平,目前我国与中亚五国均已签订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其中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放开第三、四航权,今年还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有一定程度的进一步开放。积极鼓励中外航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开辟和加密航线航班,目前已有10家航空公司开通中国至中亚五国航线航班,为造福中国和中亚人民,促进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共同推进民航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合作,提升和完善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是民航合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中国与中亚各方在机场、空管等民航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务实合作,共同推进中国与中亚地区民航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民航在中亚五国主要围绕机场建设、民航领域产品及设备出口类项目开展合作,正在开展的机场新建及改扩建类项目共计17个。  四是共同推进民航技术领域合作。中国与中亚各方持续在安全、绿色、智慧等领域开展合作。近期中方将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签署《民用航空器搜寻与救援协议》,中国与中亚各方将进一步深化民用航空器紧急事件应急处置合作。上个月中国民航局与塔吉克斯坦刚刚举办第三次中塔空中交通管理协调会议,围绕双方关切的空管技术合作展开交流。  孙文生表示,下一步,民航局将持续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原则,务实开展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民航合作,推进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航空互联互通,建设高效便捷的“空中丝绸之路”,为中国及中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完)  搜索复制 【编辑:杨彦宇】

    在高校,劳动课程的实践环节也日益丰富。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同学们正在上“劳动教育通论”必修课,同学们在这里学习农业种植知识、体验现代农业设施。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人口问题,关系千家万户,也关系国家发展。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大事要事。新形势下,“一老一小”问题的解决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如何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该从哪些方面发力,又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周亚峰是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他每天到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独自在家的老人视频通话,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  河南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周亚峰:“我们主要为居家老人提供‘两护六助’等服务,有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购等服务,也为老人提供居家巡访和视频巡访。”  丰庆路街道是郑州金水区下辖人口最密集的街道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  这几年,随着河南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工程建设,这个街道的社区里也建起了养老服务中心。  河南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毛慧洁:“辖区共有16个社区,街道的1个大中心和16个社区的日间照料小中心已经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由专业的第三方养老机构进行专业的运营管理。”  这些养老服务中心不管规模大小,设施和服务都很齐全,可以满足老人就餐、文化娱乐、康复疗养、健康监测等基本的日常需求。  老人们可以选择吃住在养老中心,也可以选择白天来日间照料中心过热闹的集体生活,还可以按个人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这些养老服务中心由政府补贴,集中养老的老人根据身体状况每月收取两千元到四千元的费用,居家养老的老人则按照养老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付费。  在“一老一小”问题中,“一小”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关乎无数家庭和年轻父母的生活,如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各地也都在探索有效可行的方案。  在郑州,越来越多的社区在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建起了托育中心。从2022年起,照顾0到3岁幼儿的托育中心在各个社区开始推广普及,“一小”问题逐渐有了着落。  郑州惠济区新城街道金杯社区的这家托育中心今年2月开始招生,专门为社区3岁以下的幼儿提供日间托管服务。  张楠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两岁多,老二才六个月大,孩子无人照看,张楠不得不辞职做了全职妈妈。  在郑州,各个区的政府根据人均收入情况,按照普惠原则对3岁以下儿童托育进行统一定价收费,在惠济区,托育中心全托的价格为每个月1997元。  像这样的托育中心,现在郑州已经有529个,可提供托位3.8万个。另外,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也鼓励将招生范围扩展到3岁以下。  同时,在政府牵头下,妇幼保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健康部门也组建了专业团队,为社区托育中心提供科学育儿服务,打造起“医育结合”的幼儿托管模式。  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托育服务政策体系正在加快健全完善。在国家推动下,近年来,各地都在土地、住房、财政、投融资、人才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以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429个城市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的编制工作,实现了全国地市级全覆盖。  随着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弱;而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人口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也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成为了新形势下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苏州石路社区,这天一早,社区的人社专员就赶到了居民小卫的家。  小卫患有残疾,之前,他向社区提出想找一份可以居家办公的互联网工作,但小卫的电脑技能暂时还有限。  在社区的帮助下,小卫很快参加了培训。像小卫这样的残疾人士属于政府兜底帮扶就业的困难人员。今年以来,为解决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长期失业人员这五类特困人员的就业问题,江苏省探索在困难人员相对集中的社区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在服务站里,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共享人社部门提供的就业大数据,能够直接掌握社区的就业困难人员,再通过有针对性的走访,就可以快速摸清他们的就业需求。  叶静晨今年22岁,之前因为打工的店不景气一直失业在家。就业服务站在走访中了解到她的就业需求,为她定制了“一对一”的帮扶计划。  苏州石路社区居民叶静晨:“社区工作人员知道我在咖啡店工作,但我不是专业的咖啡师,后来通过社区介绍,推荐我参加专业的咖啡技能培训,这样我有了证书,也有了技能,工作机会就变多了。后来服务站帮我对接了五六家单位,我通过面试应聘,成功在这里当上了咖啡师。”  要帮助就业困难群体解决工作,只了解他们的需求还不够,还得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石路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对周边商圈进行了大量走访,同时利用大数据,获取了13000多家企业商户的招聘需求,建起了“岗位库”和“求职库”,让找工作和找员工的双方能完成精准对接。  今年,江苏省已经建成225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累计帮助17240名五类特困人员解决就业问题。目前,就业服务对象也从五类特困人员扩展到社区常住的其他劳动者,尤其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副所长都阳:“从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上看,我们多年来处于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力市场规模就没有办法扩大了,如果通过劳动参与率的提升、失业率的降低,仍然可以更有效利用当前人力资源,人口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就业人口的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人口发展战略中,提升人口素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则是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苑忠国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巨宏村的村民,今年他的合作社签下5万多亩大豆的土地托管订单,为农民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托管服务。从种玉米改种大豆,合作社的种植会开了一轮又一轮,始终统一不了种植意见。  这些年的经验告诉苑忠国,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去县里的职教中心搬救星。2014年,县里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苑忠国报名成了这里的第一批学员。这里的学习,除了课堂,学员们主要在实践中成长,遇到困难随时联系学校,这里的老师就会找来专业人士一起为学生出谋划策找出路。  这次,苑忠国向学校求助后,学校的老师马上联系了齐齐哈尔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到现场,为大家解决问题。  在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的成员们很快统一了意见,还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在甘南县,农村人口比例占了66.3%,是典型的农业县。这些年,职业教育让当地很多像苑忠国这样的农民成长为职业农民。  黑龙江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于东泽:“近些年,学校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通过走村入户调研,了解农民需求,量身定制课程,通过送教下乡、送课入户,把课堂开在村头、地头、炕头。几年来,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近4000人,其中致富带头人达300余人。”  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乡村发展,2022年底,甘南县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主动对接县里的知名企业,结合企业的需求来办专业,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帮企业解决了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实现了多赢。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需要我们在生育、养育、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养老等方面能有更多的改革创新举措,让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形势协调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编辑:刘阳禾】

    守护困境妇女儿童

    刚入职那会儿,疫情还处于吃紧的时刻,我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申请参战。第一次出任务前正在洗头,听到命令时不顾滴着水的湿头发,立即穿上防护服出门执行任务了。一边是湿发刺激头皮带来的凉意,一边是在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坡、爬楼梯时,被呼出的气息挡住了视线,胸口也会偶尔沉闷、喘不上气,总的来说,一个字“囧”。

    中新社厦门5月3日电(记者龙敏)3日9时,“新捷安”轮载着157名乘客从厦门启航前往金门,这是“新捷安”轮入列厦(门)金(门)航线后的首个航班。

    《实施方案》以实现202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为目标,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支持汽车、住房、旅游和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消费为发力点,包括减税降费温暖经营主体、助企纾困恢复市场活力、加速汽车消费恢复、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扩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20条内容。

    5月,位于都江堰的塔子坝中学举行校园艺术节。55岁的刘莉早早梳妆打扮,来到学校,为女儿和班里的同学们化妆。她的小女儿胡慧恩将作为班级领唱登台演唱《烛光里的妈妈》。站在一众年轻妈妈中,刘莉听着孩子们唱“你的黑发泛起了霜花”,觉得歌声里的妈妈就是自己。  刘莉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唯一的女儿。之后,她又迎来小女儿的诞生。十五年过去,地震的痕迹在都江堰已难找寻。刘莉一边更新着大女儿的QQ空间,一边全心全意照看着慢慢长大的小女儿。  生命的延续  2008年5月12日,刘莉在自家经营的美容店里正在为顾客做美容项目。突然一阵剧烈的晃动让刘莉站不稳,她和顾客搀扶着跑出小店,看着桥对面的高楼左右晃动,窗玻璃啪啪地往下掉。从晃动开始,刘莉就不停地拨打着住校女儿胡慧姗的电话,但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无法接通”。  临近傍晚,刘莉夫妻俩收到胡慧姗出事的消息。往聚源中学的方向交通瘫痪,车堵得严实,车挪动到学校已经是晚上11点。15岁的女儿“躺”在废墟前,刘莉抱着女儿,使劲搓着女儿已冰冷的手脚。就这样守着女儿,过了很久。  刘莉在废墟里找到了女儿的书包,里面有一张全班同学的QQ号。不会使用电脑的刘莉决定为女儿更新QQ空间,让胡慧姗的生命在网上延续。在这个更名为“凤凰重生”的QQ空间里,刘莉更新了891条日志,19752张照片,至今仍在持续。  建筑师刘家琨在聚源中学的废墟上,看到了刘莉手中有关胡慧姗的物品,他决定为刘莉夫妻留下关于胡慧姗的记忆。2009年,胡慧姗纪念馆建成。那是树林里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外屋是常见的水泥灰,里头整个房间都是粉色的,这是胡慧姗最喜欢的颜色。“粉色房间”里摆放着刘莉收集来的关于胡慧姗的物品:照片、衣物、书包、笔记本……大致勾勒出这名15岁女孩的轮廓。  新生命的诞生  至今,刘莉一家依然住在地震前的房子里,地震在照片墙上留下轻微裂痕,家里的装饰大都是大女儿胡慧姗敲定的。地震过去半年后,刘莉再次怀孕。得知喜讯的夫妻俩,当即决定放弃把这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叫“胡慧姗”的想法,“这对她不公平”刘莉对丈夫说道。  2009年秋,小女儿胡慧恩降生。胡慧恩从医院回到家之前,夫妻俩将墙上胡慧姗的照片撤下收进柜子里。如今,家中挂满了胡慧恩的照片。  小女儿降生后,刘莉在家做全职主妇,全身心照顾“来之不易”的胡慧恩。有时刘莉的哮喘病犯了,小小的胡慧恩也反过来照顾她,看着小女儿在身边嘘寒问暖,帮忙端水,就像当年胡慧姗照顾她一样,刘莉有时候会恍惚,好像大女儿并没有离开。  2022年,胡慧恩升上了满意的中学,周一到周五寄宿。临行前,刘莉让胡慧恩自己收拾行李,但又不时进房叮嘱,生怕她遗漏东西。  如今刘莉最期待周五,那天她会提前在家里做好饭菜,下午3点多出门搭公交车,到校门口和其他家长们等上半个小时,接上孩子回家。吃完晚饭,一家三口会到附近的人工湖边散步。  让刘莉感到意外的是,胡慧恩和胡慧姗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喜欢粉色,都喜欢打篮球。周末,胡慧恩与小伙伴出门打球,她邀请刘莉一起去。刘莉年轻时是单位的篮球队队员,55岁的她如今要花更大的力气投篮。她接住女儿传来的球,向前跨步,用力将球推出,球应声入篮,母女俩开心地笑成一团。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编辑:卞立群】


     已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