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西安5月23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巡回区房地产及建工领域纠纷诉源治理经验交流及工作推进会23日在陕西西安召开。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强房地产及建工领域纠纷诉源治理,就是通过案件审理发现、总结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前端治理体系,做深做实新时代能动司法。 如何推动巡回区房地产及建工领域的诉源治理工作形成新格局?杨临萍强调,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直面问题,加强与住建部门、行业协会协同合作,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延伸,将“等待审理”变为“靠前指导”,从“单打独斗”变为“联合作战”。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的职能作用,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抓手,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源头预防优先、非诉化解挺前、诉讼裁判示范协同共进,推动形成诉源治理合力。要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坚持源头预防优先,加强非诉解纷组织和调解员队伍建设,引导和支持诉前鉴定评估和专家争议评审,服务房地产及建工领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高级人民法院和新疆兵团分院,陕西省住建厅以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法律委员会分别就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纠纷诉源治理工作进行经验交流。 会议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巡回区房地产及建设工程领域诉源治理典型案例》。巡回区各高院分别与相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签署《关于推进房地产及建设工程领域诉源治理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关于协同推进房地产和建工领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陕西高院发布了《陕西法院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2020-2022)》。(完) 【编辑:苏亦瑜】
福州5月18日电 (郑江洛)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18日在福州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经济增长好于预期,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 当天,第十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在福州举行,围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企业家力量”的主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汇聚企业家坚定发展的信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5%。今年前4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3万多亿元,同比增长5.8%。”陈昌智援引相关经济数据表示,稳中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国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昌智也分析指出,从国际上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虽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反“脱钩断链”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国际机构、在华外资企业等纷纷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大幅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中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当前,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有挑战,更有机遇。”陈昌智强调,中国企业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加强自主创新、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家国情怀,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本届年会上,与会企业家、专家共同探讨经济调整、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社会责任等热点话题,中企会数字化供需对接平台开通。 中企会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中国企业家要努力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原则,落实“双碳”目标,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建安表示,中国企业长期艰苦奋斗,坚持以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以创新活力共创美好未来。“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企业家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聚焦重点国别、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推进务实合作,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近年来,福建坚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2年经济总量达到5.3万亿元,汽车玻璃、动力电池等技术国际领先,国家级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达到349家,66种商品出口规模居于全国第一。 福建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郭宁宁表示,福建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拥有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等“多区叠加”政策优势,已经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累计设立外资企业6万多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400亿元,进出口贸易近年来克服疫情影响也呈现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完) 【编辑:罗攀】
本次专项检查督导将实现对全国近7000家重大危险源企业、2.3万余个重大危险源全覆盖,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韩国女歌手Ailee推迟演唱会哀悼梨泰院踩踏事故死者
“小米空气净化器已经连续6年全国销量第一,凭借的就是先进的技术和严谨的质量意识。小米现有在售产品均符合新国标的要求。”刘宁说,作为中国空气净化器制造业的一员,小米积极参与新国标的制定和修订,共同完善标准;净化器设计团队也以新国标为依据,已对产品充分验证排查,不满足标准要求的产品将及时更新或下架,正在开发的产品要以达到或高于新国标为设计基础,目前新品发布后的市场好评率接近100%。
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曾广为流传,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就是库尔班·吐鲁木的故乡。 走进托格日尕孜村,柏油路四通八达,各家各户屋舍整洁。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今年2月份刚落成的库尔班·吐鲁木文旅产业园里,不少游客在特色文化产品展销区购物。村里新开的农家乐坐满了前来休闲的游客和村民……托格日尕孜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已从2018年前的不足9000元,增加到现在的超1.4万元,村集体收益超54万元。 乡村振兴之花不仅在托格日尕孜村绽放,还开遍了天山南北。今年以来,新疆以更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高质量发展。聚焦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等产业集群建设;在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同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在新疆徐徐铺展开来。 在塔城地区额敏县玛热勒苏镇克孜拉更村,每到5月份,140亩盛放的油用牡丹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产籽量大、含油率高、品质优、抗性强等特点,用它压榨出的“牡丹油”被称为“液体黄金”。2018年,种植户陈金宏在村里承包了140亩风沙地,种上了油用牡丹。“去年,每亩地产出油用牡丹籽50公斤。”陈金宏介绍,这块百亩牡丹地用工量每年达200多人次,在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观光旅游、餐饮等业态发展,克孜拉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在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镇津南新村,大棚种植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进入5月份,大棚种植的辣椒、小白菜、油桃、圣女果等蔬果陆续成熟。“今年我家的大棚改种了圣女果,游客前来采摘、购买,目前已为我们带来了5000多元收入。”村民阿孜古丽·买买江说。 津南新村位于策勒县城以南约3公里,是天津援疆重点建设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2021年起,依托距离村子仅1公里的沙海碧湖景区,村里开始尝试以大棚采摘吸引游客,促农增收。 “我们村共建设了401座温室大棚,这两年开始发展水果大棚。5月份以来,前来采摘水果的游客特别多。”策勒县乡村振兴局驻津南新村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贾雷飞说。 据统计,目前,津南新村棚均收入2万元左右。“未来,我们将在天津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帮助下,继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做好采摘园、体验农业、特色餐饮等增收项目,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之路。”贾雷飞说。 耿丹丹 马呈忠(来源:经济日报)耿丹丹 马呈忠 【编辑:葛成】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