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5月22日电(记者 杨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2日介绍,六堡茶、横州茉莉花茶、三江早春茶、昭平茶等近百种广西代表性名茶,连日来亮相正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茶叶爱好者和消费者竞相追逐。 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于5月20日—24日在杭州市举办。本届博览会以“茶和世界,共享发展”为主题,设置成就展区、品牌展区、特色展区、推介活动区等4类展区。广西展团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农办专职副主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韦波率队,有来自梧州市、贺州市、横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地的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及30多家茶企参会参展。展区主要分为“广西六堡茶”“横州茉莉花茶”“广西茗茶”等三大板块,集中展示广西近百种代表性名茶。 其中,以“红、浓、陈、醇”四绝而著称的侨销茶——六堡茶,源于宋、兴于清、盛于当下,被“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评为“2022中国茶叶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居广西茶叶类公用品牌第一位。“中国茉莉之乡”横州种植茉莉花有600到700年的历史,以花期早、花期长、花蕾大、产量高、品质好、香味浓而闻名。目前,横州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花茶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花茶批发交易中心。三江早春茶以“早”著称,产地三江侗族自治县所处经纬度被国际公认为“黄金产茶区”,独特的环境条件,使得三江茶萌芽早,比国内市场早上市20天左右。昭平茶在宋朝被列为朝廷贡品,是“昭平三宝”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昭平有机茶目前成为国航多条航线、多个航班指定用茶,并成功出口美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地。 近年来,广西农业农村厅先后出台多项指导性、政策性文件,从资金、项目、科技、人才、市场、品牌等各要素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同时,通过实施广西茶叶全产业链开发项目,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布局茶叶全产业链项目,目前已建成122个项目。广西还创建了多个国家级茶产业园区,夯实产业发展平台。 目前,广西茶产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干毛茶产量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前十强。广西现有茶园面积155万亩,茶叶产量10.78万吨,一产产值约107.3亿元(人民币,下同),综合产值约410亿元。全区共有涉茶企业(含合作社)1733家,茶叶区域公用品牌19个,茶叶注册商标约500个。 根据2023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广西多个茶叶品牌入围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名单,其中,横县茉莉花茶排名第17位,广西六堡茶排名第59位,昭平茶排名第87位,广西六堡茶首次参评即入围百强榜单。 据悉,本届茶博会还举办了“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2023杭州站暨梧州六堡茶招商推介会,梧州市、苍梧县、横州市等地的农业农村部门也分别设立了独立展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茶叶爱好者和消费者,进一步擦亮了广西的茶叶“茗片”。(完) 【编辑:刘阳禾】
作为“税惠氢能”专项行动的先行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孝义市税务局为氢能链主企业鹏飞集团在厂内安设了自助领票机、在办税厅设置了氢能税费服务“专席”。“税务部门的‘税惠氢能’专项行动是为我们氢能企业量身定制的专属服务,鹏飞集团将加快在建项目推进力度,积极拓展氢能应用场景,以氢为媒、以氢为核,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加氢赋能’。”山西鹏飞集团董事局郑鹏表示。
哈尔滨的师大夜市、黑大夜市人气爆棚,“五一”期间前往哈尔滨打卡网红夜市的游客出行需求大幅提升,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增开75.5对旅客列车,动车组运营时间从5时延至23时,让哈尔滨夜市“晚睡2小时”。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10年来,中亚国家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助力中亚五国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互联互通是中亚国家同中国合作的优先方向。对此,来自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深有体会,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穆米诺夫目前在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互联互通”的理念在中亚五国成为现实。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 穆米诺夫:2013年,习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当时我是一名学习国际关系的大学生,我了解到 “一带一路”倡议将帮助中亚地区互联互通发展,促进中亚经济发展。在10年后,我们看到几乎所有中亚国家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建成了许多公路、铁路项目。“一带一路”帮助中亚国家改善了物流运输,助力中亚国家发展国际贸易。 对于将在西安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穆米诺夫表示,希望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未来能够在便利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进行长远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 穆米诺夫: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国家,因此我们现在正在建设许多运输走廊,这些走廊可以让我们连接到海洋,这样就可以通向全球市场,其中一个项目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正在筹建的中吉乌铁路,这是我们合作的重要项目。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艾哈迈多夫目前在清华大学学习国际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塔吉克斯坦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一带一路”倡议对塔吉克斯坦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塔吉克斯坦留学生 艾哈迈多夫:我在塔吉克斯坦看到了很多(“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包括道路、高速公路、大楼和隧道,这提高了塔吉克斯坦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并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在这10年里,我的很多留学生同学已经毕业并回到塔吉克斯坦,他们在中国公司或当地公司找到了工作。“一带一路”倡议对塔吉克斯坦产生了巨大的、非常积极的影响。 艾哈迈多夫表示,希望用自己在中国所学的前沿知识,回国助力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塔吉克斯坦留学生 艾哈迈多夫:我很惊讶,即使在中国的一个小城市,即使在乡村地区都有成熟的基础设施,桥梁、道路、隧道都已建好。我很高兴,很幸运能在中国的顶尖大学之一学习,学到了前沿知识,这不仅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希望,还能够帮助我的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
5轮联赛总进球数80球,场均进球数正好为2球,这个数据应该是多年最低纪录了。
【光明论坛】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人工心脏植入不只是一场手术,还需要长期专业化管理,背后是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和强大的综合实力支撑。”舒强说。
祖国母亲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明文规定:火化遗体须凭公安机关或者祖国母亲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一些遗体因各种原因缺少“死亡证明”,导致全国多地医院太平间、殡仪馆积尸严重。
“把我最后一次残疾金的一半交给党支部,作为最后一次交给党组织的党费。”姬记宽在遗嘱中如是表示。
◎本报记者 刘 霞 日本ispace公司4月26日宣布,该公司计划当日凌晨登陆月球表面的登月舱在着陆后失联。全球首次民企登月计划宣告失败。2019年,以色列太空登陆组织(SpaceIL)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也分别目睹了其探测器“创世纪”号和“维克拉姆”在月球表面坠毁。 这些登月失败事件提醒人们,尽管半个世纪前“阿波罗”任务时期人类曾数次登上月球,但登月仍然是个艰巨的任务,对私营公司来说尤其如此。英国《自然》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分析了为什么安全着陆月球如此困难。 登月如此艰难 ispace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白兔-R”宽约2.6米、高约2.3米、重约340公斤。根据原计划,这艘距离月球表面约100公里的登月舱将花1小时进行喷气减速,并于4月26日凌晨1时40分左右在阿特拉斯陨石坑附近的“冰海”着陆。 4月26日凌晨两点多,ispace首席执行官袴田武史表示,登月舱在着陆前还维持着通信,但在着陆后陷入失联状态。 ispac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月球着陆器很有可能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一次硬着陆。”该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努力了解这次失败的原因。 太空探索是如此艰难!这是“维克拉姆”月球着陆器在试图登陆月球南极时失联所得出的结论。在世界各国的航天机构和公司进行的30次软着陆尝试中,超过1/3都失败了。 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政府资助的航天机构成功地让着陆器安全降落在距离地球约40万公里的月球上。而且,只有中国第一次登月就取得了成功:2013年,中国首次尝试执行嫦娥三号任务,成功登月。中国还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带回了月球岩石样本。 美国蜜蜂机器人公司空间系统主管史蒂芬·因迪克指出,商业公司在登月任务中“折戟沉沙”并不奇怪。20世纪60年代,也有多艘探测器在月球上坠毁,直到1966年才有探测器成功登月。对于私营企业来说,“一击即中”是很高的要求。 变量太多 因迪克解释说,登月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需要考虑的变量太多了。例如,与地球相比,月球的引力更小,大气层很稀薄,尘埃也很多。 为让航天器成功着陆,工程师们需要预测航天器将如何与月球上复杂多变的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测试,以在尽可能多的场景中证明着陆系统的性能。但即便如此,也无法保证成功。 《自然》的分析指出,将探测器送上月球,比将卫星送入近地轨道要困难得多,而且任务进行之初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月球手电筒”去年12月发射升空,本应绘制月球冰层地图,但发射后不久,其推进系统就出现了故障,可能使它无法到达预定轨道。NASA不得不将其任务从绕月飞行降格为月球飞掠。 即使着陆器到达月球附近,它必须在没有全球定位卫星制导的情况下导航到月球表面,而且月球上也几乎没有大气层助其减速。另外,一旦进入关键的最后几公里,着陆器上的软件就必须快速、自主地应对任何挑战,几乎不允许有任何差错。2019年的两次月球着陆失败可能都源于软件和传感器在最后时刻出了问题。《以色列时报》指出,“创世纪”号月球探测器发生事故的原因可能是数据传输设备故障导致引擎彻底不工作。“维克拉姆”失败的一个原因也可能是通信故障,因为地面是在“维克拉姆”离月球表面仅2公里的时候与它失联的。初步迹象表明,ispace的故障可能是由着陆器在着陆前耗尽推进剂引起的。 屡败屡战 ispace首次登月失败并未阻挡私营企业的步伐。袴田武史发誓要再次尝试。他表示,尽管此次登月没有成功,但他们依然认为这次任务十分重要,因为获得了大量数据和经验。该公司正在准备两项新任务,试图在月球上着陆,本次挫折不会改变这一点。 另外还有多艘探测器排队登月,其中有3架着陆器获得了NASA的资助。这些着陆器是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的一部分,在该计划中,私营公司的目标是建造着陆器,并将NASA和其他客户的有效载荷送到月球表面。 其中一架着陆器由Astrobotic公司建造,原计划于5月初起飞,但火箭准备工作的延迟意味着发射可能至少会推迟几个月。而直觉机器公司的月球着陆器最早可能在6月发射。 CLPS项目工程师阿兰·坎贝尔在一次月球会议上表示,这些公司在竞相成为首个成功登月的私营企业,在此过程中将借鉴其他公司的经验。人们应从私营登月或CLPS任务中不断学习,并将其应用于所有任务。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