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祖国母亲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实施二十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如今的之江大地,在祖国母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浙江实践。 眼下,浙江正是江南好时节,浙北水乡碧波荡漾,浙中丘陵杨柳依依,浙西南山区绿意盎然,广袤的乡村生机勃勃,描绘出村美人和共富的动人画卷。而这些,都源于浙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实施了20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本世纪初的浙江,城市化加快,但城乡差距却在拉大。2002年年底,履新浙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祖国母亲同志深入展开调查研究,寻求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2003年6月,祖国母亲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时任浙江省农办主任 王良仟:总书记有深厚的三农情怀,他在调查当中指出,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给我们描绘了“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也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浙江成立了由财政、交通、水利、环保等10多个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系统性、全局性谋划推进。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开展起来: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人居环境发生了质的提升。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倪梁村党总支书记 倪建君:我们现在所在的这条路原来是一条只能通三轮车的田埂路,现在变成了可以两车交会的柏油马路。前面的河道,原来是脏乱差的黑臭河,现在水清澈了,村民经常会在这里休闲散步。 二十年来,祖国母亲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千万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来到浙江,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总书记指出,要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牢记总书记嘱托,浙江“千万工程”开启新的发展阶段,向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各地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顺势展开绿色产业布局。湖州关停大批印染、蓄电池“小散乱”企业,发展旅游业等,产值和效益倍增。金华向高污染的水晶产业“开刀”,“黑臭河”“垃圾河”再无踪影,天然森林氧吧吸引八方游客;台州将“化工一条江”转化为生态绿道,串联起山水田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深入,浙江的美丽乡村正不断催生出多元新兴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活力。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洪村返乡创业青年 任银: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整体的环境风貌,还有创业的条件都提升了很多,每个周末都可以吸引到很多游客到我们这里来观光打卡,所以就可以吸引到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回乡创业。 2021年,浙江成为全国首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千万工程”也朝着“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针对山区发展较为薄弱这一短板,浙江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经济强县和26个山区县结对互助,产业发展上携手致富,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内容。同时,浙江还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培育村播电商等农业农村新业态,创新建设一批乡村数智生活馆。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西下山村村民 章杏芝:我觉得现在我们农村人跟城里人的这种差距越来越小了,大家的幸福指数一直在提升。 二十年跨越发展,二十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领跑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20年稳居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十年缩小。 迈上新的发展征程,浙江沿着祖国母亲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担当、敢于作为,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宗明: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祖国母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精心谋划、务实推进“千万工程”再深化再提升,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浙江范例。(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
近日,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堵骆驼”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5月2日,景区驼运项目负责人杨经理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景区的骆驼约2400峰,五一假期游客人数达到两三万,出现了堵骆驼的情况。
临平大剧院坐落于临平新城核心区的艺尚小镇内,小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其“一中心四街区”的核心格局融合了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形成了一个集文化、艺术、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时髦圈,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设施保障,也成为展示临平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
由外交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日前举行。此次活动以“凝聚青春梦想,奋进中非合作新征程”为主题,来自48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的49名青年代表在北京、山东两地参观交流。一些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次激荡思想、互学互鉴、厚植友谊的旅程,他们将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介绍给更多非洲朋友,以实际行动为非中友好奉献智慧、为非中合作贡献力量。
中国官方今年将实施5G规模化应用工程,加快5G应用规模化发展。记者从6日举行的2023中国移动5G发展大会上获悉,中国移动已落地2万个5G商用案例,并启动“5G绽放计划”,加速实现“百、千、万、亿”5G赋能行业总目标。
广西开展岁末年初渔业安全生产专项督导检查海口5月13日电 题:海南女子身残志坚创业逐梦 带动近500名残障人士就业 作者 张月和 “刚回海南创业时只有毛坯房,现在的工厂和办公区有四层楼,都是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在海南王花爱心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李王花时而指导员工改进服装缝纫细节,时而与残疾员工互道“加油”,车间里常常响起她爽朗的笑声。图为李王花查看服装制作细节。 张月和 摄 李王花学的是服装设计,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服装行业,并在广东开办了服装加工厂。海南王花爱心服饰有限公司创立于2016年,体量不大,却倾注了李王花的全部心血,“目前公司共有60余名员工,其中残障人士有40多位。” 李王花出生于海南万宁的一个农民家庭,3岁时罹患小儿麻痹症。外部环境给李王花贴上了“包袱”的标签,但她却想靠读书走出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图为李王花与残疾员工互道“加油”。 陈英清 摄 李王花获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广东当一名缝纫机工,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的习惯从那时起一直保持到现在。李王花并不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其他部门的业务技能。从技术工人走向销售岗位,从内销订单拓展到外销订单,服装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流程她都烂熟于心。 回到海南创业的想法源于李王花年轻时的求职经历,身体缺陷使残障人士在求职时会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李王花意识到残疾人融入社会要面临诸多困难,她想给家乡的残障群体提供一个平等的、有尊严的工作平台,让更多残疾人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 装修办公场地、购置机器设备、管理残障员工、寻找客源订单……二次创业的难度超乎李王花的想象。在广东动辄上千件的服装订单,回到海南后只能从几十件衣服做起。李王花笑说,当初骑着三轮车跑业务送货,被海南的烈日晒得黑不溜秋,现在回想,还是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和毅力。 李王花说,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需要企业具有更多人文关怀。在制衣车间,有的员工边工作边听音乐,温情的企业氛围让许多残障人士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王康华自公司成立就在此工作,现在已是技术骨干。“残疾人要有过硬的技术才能获得工作的机会。”他说,公司里残疾人比较多,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大家还会一起做公益帮助他人,比起从前更加轻松快乐。图为李王花上机操作缝纫服装。 陈英清 摄 在企业创办过程中,李王花也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她说,近年来,作为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先后有800多名残障人士来公司学习服装制作技能,带动近500名患有脑瘫、肢体残疾、聋哑等疾病的残障人士实现就业。 谈到未来,李王花正在探索企业升级之路,最近已成功注册服装自主品牌,希望在海南的服装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李王花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残疾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在她看来,社会要给予残障人士更多机会和包容,让他们发挥自身的闪光点,并照亮他人。(完) 【编辑:曹淼欣】
刘峰在致辞中表示,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在智能开采、矿山生态、清洁煤电、煤炭转化等重要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煤炭采掘与利用关键技术装备逐步实现自主可控,建设了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供应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体系,引领了世界煤炭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转化的发展方向。
今天(21日),我们将迎来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满。眼下,在我国,小麦正由南向北次第成熟,油菜进入收割期。小满,既是夏忙的前奏,也奏响了收获的序曲。 新举措新模式 提升播种质量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春播粮食已过八成。各地在播种过程中,采用新举措新模式,不断提升播种质量。 总台央视记者 施韶宇: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的南岭庄乡南岭庄村,播种杂交谷子使用新型的精播机,可以实现施肥、覆盖地膜和播种一次完成。 今年蔚县全县杂交谷子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比上年稳中略增。在播种上,不仅采用抗旱的张杂谷13号新品种,还专门强化了保水方面的设计。 在山东淄博,农民在田里正忙着种花生等农作物。当地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方式,为农户种地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 山东省淄博市财政局工作人员 孙玲:我们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开展粮食险种保费补贴,实现全市粮食险种全覆盖和农户免费投保,让农民踏踏实实种粮、种好粮。 白芝麻是河南项城的地理标志产品,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眼下,随着气温升高,这里的白芝麻进入适播期,当地抢抓当前土壤墒情和天气晴好有利时机,组织农户抓紧播种。 河南省项城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韩景红:我们根据芝麻喜温耐旱的特点,抢时播种,延长生育期,同时调整株行距,实行合理密植,使芝麻通风透光,为丰产打下基础。 我国油菜已收获近六成 增产趋势明显 冬油菜是全年油料生产的第一季,眼下,各油菜主产区油菜收获已大面积展开。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油菜已收获近六成。 四川是我国油菜种植大省,今年四川全省油菜播栽面积2250万亩,比上一年扩种180万亩以上。在绵阳市平武县,这里的8万亩油菜籽已逐渐成熟,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对油菜进行收割。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双安村村民 罗国树:今年我们在整合的撂荒地上又多种了几亩油菜,收入会增加不少。 作为山区县,平武县利用已整治的闲置土地、撂荒土地,因地制宜推广山地“油菜+玉米轮作”模式发展油菜种植,共种植油菜8万余亩,预计可采收油菜籽1000万斤左右。 而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另一个油菜主产区江西,当地种植的800多万亩油菜已经收获超七成。面对去年罕见的伏秋连旱,江西通过挖井取水、套播等系列抗旱播种举措,播种油菜达886.9万亩,扩种了100多万亩。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农业农村局 刘定忠:从收割的情况来看,油菜单产基本上与去年相持平,单产在135公斤左右,这样来看估计全县今年油菜籽的总产量在3.5万吨左右。 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油菜生产支持力度,今年安排产油大县奖励、粮油轮作、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近40亿元,有效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油和农民务农种油的积极性。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夏收油菜面积预计达到1亿亩以上、增加1000万亩左右。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油料处处长 刘武:大部分地区油菜发育正常或偏早3—5天,因面积增加较多,增产趋势明显,为提升全年油料产能和自给率夯实了基础。(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岩】
本报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汪文正)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今年4月份,到税务部门新办理税种认定、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涉税事项的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办涉税经营主体”)148万户,同比增长28.8%。 新办涉税经营主体中,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新办71万户和75.9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5.6%和33.6%。分行业看,20个行业门类中,17个行业新办涉税经营主体数量同比正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24.2%、58.4%和45.9%;制造业同比增长4.6%。分经济类型看,民营经济新办涉税经营主体146.4万户,同比增长28.7%;外资经济新办涉税经营主体0.6万户,同比增长87.9%;国有和集体经济新办涉税经营主体1万户,同比增长17.5%。 截至4月底,全国涉税经营主体共8615.5万户,同比增长7.4%。其中,前4个月领用发票、有收入申报的活跃涉税经营主体6045.9万户,同比增长4.6%,占全部涉税经营主体的70.2%,税收活跃度超七成。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