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安徽黄山5月20日电 (晏紫)安徽省黄山市政府20日发布了新近发现的13个全球新物种。  这些新物种分别是牯牛石豆兰、牯牛铁线莲、蔓生景天、黄家岭脊蛇、黄山马蹄鳖、黄山新襀(jì)、小神穴步甲、黄山皖穴步甲、诧穴胫步甲、安徽麝(shè)鼩(qú)、雕鳞松塔牛肝菌、黄山松塔牛肝菌、东方牛排菌。  这是由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和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等从2015年以来,历经数年,通过专项调查和野外考察,分别在黄山市祁门县、休宁县和黄山风景区发现的。  相关新物种科研论文分别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据了解,黄山市境内气候温润,植被茂盛,生态一流,物种丰富,被誉为“华东物种基因库”。该市森林覆盖率82.9%,现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60多种,常见鱼类60余种。  黄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加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的运用,以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为目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持续开展创新探索,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黄山智慧,提供黄山方案。(完) 【编辑:唐炜妮】

8日,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创排演出的儿童剧《土狗老黑闯祸了》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

越来越多高校组织面向研究生联谊交友活动,为他们扩大朋友圈——  助研究生“脱单”  5月一个周末的下午,在广西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挤了200多名研究生。大家围坐在一个个圆桌旁,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这些原本陌生的年轻人,很快开始热络地交流起来。这是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团委和研究生会举办的“姻为遇见”研究生跨校联谊交友活动中的一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招生数量也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共招收研究生12.85万人,到2023年,这个数字上涨到124.25万人。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年龄普遍在22至30岁这一区间,正值适婚年龄,但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晚婚晚育的现象日益普遍。  “读本科时,家长强调先不要谈恋爱,读研后却发现自己很难找到想要的那个人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处于单身状态的研究生,都有着较强的恋爱交友需求,但由于学业忙、社交圈子小、眼光高等原因,脱单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如何才能帮助研究生遇见对的人,助力这一高学历群体排除婚恋道路上的障碍,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些研究生更喜欢线下交友  95后、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成长起来的一代,移动互联网、社交软件对他们而言,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记者采访时发现,在寻找婚恋对象时,很多在校研究生更喜欢面对面的传统线下交友方式。  “我觉得线上交友App并不靠谱。”广西大学研究生廖育焐表示,他平时也会关注学校表白墙上的交友信息,但其中很多帖子未经证实,而且几乎都声称先加小号联系。这让廖育焐觉得不真实,也很容易出现“照骗”(图片上的人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让人有被欺骗的感觉——记者注)和“奔现翻车”(在网络中认识的两个人由线上走向线下发展,结果见面后发现被坑、被骗或是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记者注)事件。  就读于广西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江泽滨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他直言自己不喜欢使用恋爱交友类App。在新闻报道或是法治类节目里时常看到的网络交友PUA骗局,让他对此始终心存疑虑。所以尽管有朋友向他推荐过一些流行的社交软件,说了不少通过这种方式和女生成功约会的案例,江泽滨还是拒绝尝试。  在“小红书”“知乎”等平台上,记者看到不少年轻人吐槽自己使用社交软件交友遇到的糟心事儿。一名网友称,她因为看广告和好奇注册了一款标榜“高学历青年交友”的App后,原以为平台给她推送的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结果却给她推了好多大专还是非全日制的用户;有的网友相互关注后,每次聊天都是“早安”“晚安”“在干吗”几句话,让她觉得十分尴尬;还有网友的交友动机不纯,照片美颜过度导致“见光死”;注册网络平台导致信息泄露,手机被各种骚扰电话轰炸。类似的各种问题,都导致一些年轻人对线上交友避而远之。  相比之下,线下交友的人员信息审核和活动流程更为规范,也让人感到更安心。据广西大学“姻为遇见”活动的组织方介绍,报名者需要先进行身份认证,有的报名同学因为学生证信息拍摄不全,被拒绝加入QQ活动群。  “面对面的沟通能更真诚地相互感受,从聊天时的语气和神态能看出来人的性格和修养。”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周雁说,在参加“姻为遇见”联谊活动时,有一个壮医香囊体验环节,主持人引导嘉宾们记住香料的配比,她观察到有一个广西大学的男生在“念咒语”,后来才知晓他是在用高等数学记忆。这让她对“理科男的浪漫”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针对研究生群体线下交友的需求,很多高校的团委也推出了相应的活动。记者查询发现,今年3月下旬,湖南大学第三届“以爱之名·青春有约”研究生交友活动在岳麓山下浪漫开场。今年4月,东南大学面向南京市11所高校研究生开展“春日同行”研究生春季主题联谊系列活动。  研究生为何脱单难  在“姻为遇见”研究生跨校联谊活动现场,记者跟多名参与活动的研究生就脱单难的原因进行交流。有的受访者提到,由于专业的特点,班上男女比例极不平衡,有的人则表示学业、科研压力大而社交圈子小。不少女研究生谈及择偶标准时,倾向于找比自己能力条件好的男生,而一些男研究生则对“门当户对”比较看重,这份“理性”也阻碍了不少恋情的发生。  作为医学类的专业硕士型研究生,周雁面临着繁重的论文和规培压力,生活的圈子局限在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早上8点就要到医院上班,有时一周要上7天班,“觉得学习和工作已经比较累了,很难找到机会去经营一段感情”。当她想挤出时间认识更多异性时,却发现自己任职的团委、研究生会多数都是女生,医学类院校的校园活动也不如综合院校那么丰富多彩,结识其他人的机会比较少。  采访中,被问到青睐于寻找什么样的交友对象时,很多受访的研究生都表示,自己要求并不高,三观正、聊得来就好。但在南通大学教师胡波看来,“我要求不高”不过是一句整体的、模糊的、概括性的话语。很多研究生因为自身学历、见识增长,要找到跟自己“匹配”“同步”的人并不容易。虽然他们嘴上说只想找个“合适的人”,但实际上颜值身高、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家庭条件、发展潜力等多项指标都会导致其在实际交友时,难觅“理想”的对象。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唐雪曾于2020年9月-12月对西南地区5所高校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对745份有效问卷的样本分析显示,在择偶态度方面有84.6%的受访者赞同“寻找未来伴侣,我始终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但62.3%的受访者表示“碰到心仪的异性时,自己不会主动去追求对方”,还有80.8%的受访者赞同“缘分到了,爱情自然就来了”。  唐雪认为,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硕士研究生总体上对择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理,绝大部分人对恋爱是向往的,但在择偶的具体行为态度上,研究生呈现出实践能动性差、顺其自然的消极心理。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部分研究生在等待中纠结,在踌躇中彷徨,导致与美好恋情失之交臂。  如何助力研究生破解“脱单难”  “其实还挺期待谈一场恋爱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和女生聊着聊着就成朋友了。”广西大学研究生廖育焐一直对如何谈一场成功的校园恋爱感到困惑。他曾经和一个心仪的女生聊了3个月,但最终表白被拒。“不能总在网上聊天,还是得约出来见面,这样可以捕捉到对方在表情、情绪或者语气上的反馈。”廖育焐这样反思。  像廖育焐这样,很多大学生在恋爱道路上不断自我摸索、努力探寻的同时,一些高校也注意到这些年轻人的需求,推出相关课程,开展婚恋相关的教育。  早在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就把“爱情”搬上了课堂,开设了“婚姻与爱情”的选修课。2016年3月,天津大学名为“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恋爱课程正式开讲,该科目占两个学分。2021年,在武汉大学开设“恋爱心理学讲座”,开讲前50分钟教室就已经座无虚席,还有女同学“亮”出自备的小板凳。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施雯玉对“研究生在接受学校婚恋教育时的具体需求”曾做过专题调查,多省区高校503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显示,78.13%的研究生希望进行正确的婚恋观教育,62.43%的研究生希望对婚恋热点问题进行解读,56.46%的研究生希望获得生理与性健康知识,54.47%的研究生选择恋爱挫折教育,52.68%的研究生希望进行恋爱小技巧方面的教育。  “学生们对于婚恋主题的课程内容表现积极,常常十分投入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或者提出自己的困惑。”南宁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吴训慈说,研究生这一群体有其特殊性——硕士研究生毕业基本在二十五六岁,在往届生考研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硕士毕业到二十七八岁已经很常见,博士毕业年龄还会更大一些。在她看来,年龄焦虑和长辈催婚会让这一群体产生内在压力,但缺乏和异性的真实交往。“在短短几年间,他们就要对未来的另一半进行筛选。那么遇到这个人的概率有多大?因此就需要他们积极地向外争取,大胆地追求,比如说可以通过一些线下交友活动的开展去拓宽人际交往的范围”。  广西大学团委韦兴剑老师参与过多场“姻为遇见”活动的筹办,她欣喜地观察到,随着参加一届届活动,嘉宾和外围观众没有开始拘谨了,越来越敢于释放和他人互动的信号,“我们经常开玩笑说,研究生同学坐在观众席上,打开他的微信二维码,可能一转头就能够加到一排好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石鲜鲜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博群】

川观新闻

新华社西安5月17日电(记者赵嫣 董越)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商务论坛17日在西安举行,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工业与贸易部长拉齐兹·库德拉托夫在致辞中表示,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经贸和投资合作,愿推动与中国全方位各领域合作进一步发展。  库德拉托夫说,中国-中亚峰会即将召开,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也将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商务论坛在此时举办,充分体现了乌中两国务实合作的高水平、全方位和多领域。  他说,中国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按照乌方统计,去年两国间双边贸易额较上一年增长20%,两国元首确定的100亿美元贸易额目标有望早日实现。乌中两国经济合作的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挖掘。一大批乌中合作的重大项目相继在乌落地,涵盖化学工业、纺织业、石油化工行业等产业部门,在这个中亚国家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  库德拉托夫还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进行的改革和“新乌兹别克斯坦”建设中关于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欢迎中国企业前往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合作项目,投资兴业。  库德拉托夫说,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禀赋不同,优势互补,中国先进的创新科技可以与乌兹别克斯坦丰富的人力资源相结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作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供应本国市场并向第三方国家出口。在机械车辆制造、电子、食品生产等领域乌中两国可进一步加强合作。(新华网) 【编辑:李岩】

其中,2022年我区在纳税人申报销售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因调整地方水利建设基金计费依据,全区水利建设基金同比减收超过20亿元;2023年下调计费标准后,截至今年4月底,我区水利建设基金同口径减少近7亿元。从目前情况看,2023年全年,此项基金预计减收超过10亿元,为大量从事批发零售、生产经营的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挪用巨额公款!外逃27年“红通人员”屈健玲被遣返

同时,该站站房建设围绕“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新时代客站建设总要求,推行绿色智能环保设计,大量采用绿色节能新技术,在站房屋顶和雨棚可设置光伏发电系统,站房及雨棚铺设光伏面积约9万平方米。设计大量采用侧面采光和天窗采光,有效降低候车厅的照明能耗;设计利用地形风场、被动式通风等,大幅减少主动式制冷能耗。

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只有24元的彩礼,“吃饱饭都是问题”。婚后,刘德明在农机站打米、磨面、弹棉花,沈爱兰则在家里种地。两人就这样相伴走过63年。

有香港演员参与拍摄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在港上映后口碑不俗,由香港英皇电影公司出品的悬疑犯罪片《金手指》、动作电影《爆裂点》等题材多元的港产片层出不穷,本地新生代偶像乐团、歌手也在各大平台屡受称赞……不少文艺从业者表示,香港流行文化正迎来新的浪潮,百花齐放的创意生态正逐步建立。

2020年,蒋德新响应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政策,将渔业船舶证书、渔船、渔具上交。政府为发挥他熟悉水性的特长,给他配置了一条“守井卫士”船,用于日常巡河和水上救援。守护“一江碧水”的同时,他依然守护着汉江河畔的生命。

不过,这次经历,并没有给他的妹妹和妹夫留下很好的记忆。张千千记得,她老公说,好不容易出来,去的不是火葬场,就是殡仪馆,还在那种地方留影!但哥哥有梦想,张千千希望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银川5月25日电 (记者 杨迪)记者25日从宁夏民政厅获悉,今年以来,宁夏持续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力度,累计新增低保对象3.45万人,着力推动社会救助由“兜住底”向“兜好底”转变,牢牢守住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底线。  据介绍,宁夏民政厅印发《关于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的通知》,以宁夏90.6万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为基础,进一步构建主动发现工作网络,拓展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渠道,与公安、人社等15个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核对信息62.5万条,走访摸排困难群众9.8万户,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为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宁夏民政部门加大重残、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力度,与乡村振兴、残联、医保等部门开展经常性数据比对,今年以来,累计将3992名重残、重病困难群众参照“单人保”新增纳入保障范围,将6.5万防返贫监测对象中4.6万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此外,宁夏民政部门还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向医保、教育、住建等专项救助部门推送保障对象信息数据27万余条,向低保人户比明显偏低的县(区)手把手教方法、一对一传经验,助力政策落实,推进社会救助由“单一”向“多元”、“温饱”向“温暖”转变。(完) 【编辑:刘欢】

类似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就业限制在企业用工自主权的名号下,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大行其道,加剧了一些劳动者的求职焦虑,逾越了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给有序的就业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一定程度上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拦路虎”,必须加以约束和规范。

他说,截至2022年底,我国森林面积达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4.02%。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森林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退林还耕并不是简单地把林地变成耕地,而是更好地坚持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充分考虑立地条件,保证森林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其更大的生态效益。

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彭大伟 阚枫)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历史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表示,美国面临的更大的挑战是解决国内的严重分裂和政治瘫痪问题,在强调与中国竞争之际,美国更需要做的是厘清自己国内的秩序。  本次“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宋怡明与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亚洲历史、国际和全球研究学教授陆德芙(Jennifer Rudolph)讨论了美国国内的对华态度和当前中美关系的症结。  谈及目前美国国内观察中国的视角,宋怡明表示,在美国,很多评论中国的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少,对中国问题缺乏研究经验,“他们有的甚至还不懂中文,距离真实的中国较远”。  陆德芙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美中关系极其复杂,无法从单一维度思考。因此,在美国,无论政策专家、中国问题专家,还是普通民众,都很难辨别哪些对华观点是客观准确的。  陆德芙表示,现在尽管很多美国学者认为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不应该向中国学习。中国有很多方面都值得美国学习。“比如,中国的基础设施做得很好,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成功等等,两国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相互学习。”  陆德芙还特别提出,“如果美国想继续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那么它必须先解决好国内的事务。”  宋怡明也表示,当前,美国更需要做的是厘清自己国内的秩序。美国的成功之道不是削弱中国,在宣称自己受到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之际,其面临的更大挑战其实是解决国内的严重分裂和政治瘫痪问题。(完) 【编辑:田博群】

身旁呼啸而过的声音告诉高钱胜,又一列火车通过了管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当好“天路保姆”并不容易。“保障列车安全运行、青藏铁路畅通无阻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高钱胜说。

记者采访时,王焕的手机响个不停,大多是来自村民们的各类咨询。上午10点52分,一位村民急匆匆地敲响警务室的门,她的两个娃娃都在得妥镇中心小学校上学,给娃娃申请补助的截止时间快到了,学校催交申请材料。王焕赶紧安慰说:“大姐你莫慌,我来看下这个表要怎么填……”

2019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农业经理人等13个新职业信息。在当前的农村,还涌现出植保无人机飞手等新职业,村民有了更多就业新选择,相关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巴川江介绍说,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推动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2022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较2017年增长了37倍。

为儿童玩具加上“安全阀”(消费万花筒)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不少家长都想为孩子们准备一份精美玩具作为礼物。为了让儿童玩得安全,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为儿童玩具加上“安全阀”。  我国儿童玩具市场庞大,孕婴童用品产业前景广阔。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国内市场玩具零售总额为883.1亿元,同比增长3.3%。  丰富多彩的儿童玩具为孩子们的童年带来快乐,但一些玩具存在安全隐患,应当引起关注。比如:“百变磁力笔”在中小学生中颇为流行,数十个磁力珠吸在一起组成笔身,不仅能写字还可以随意组装,甚至还会发光旋转。但一些地方发生的磁力珠被儿童误吞或吸入的事故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  “指尖陀螺”很受孩子欢迎,用拇指和中指捏住中央轴承处,能让其在指尖飞速旋转。然而有些陀螺空隙狭小,儿童手指可能被卡住;有些陀螺叶片过于锋利,可能割伤手指;有些陀螺质量不过关,零部件脱落可能被儿童误食。  “迷你厨房”玩具颇受孩子青睐,食材“真切真吃”,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虽然能让“过家家”更有趣,但也发生过玩具刀划伤手指等事件。  “针对风险较大的磁性文具、指尖陀螺、厨房烹饪套装玩具等儿童和学生用品,将分门别类抓好质量安全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方面,聚焦儿童和学生用品主产区,校园周边、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和电商平台等,密切关注与儿童身体健康紧密相关的物理机械安全、化学安全等安全性指标,加强对儿童和学生用品生产销售企业监督抽查和隐患排查,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另一方面,综合运用质量监管、执法稽查、信用监管、标准认证、缺陷产品召回等多种手段,严格玩具、童车、学生台灯、儿童安全座椅等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管,督促电商平台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完善儿童和学生用品相关标准体系,对儿童和学生用品生产销售企业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形成监管合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儿童用品安全,《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要求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实施儿童和学生用品等产品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强化产品益智性、舒适性、安全性。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儿童缺陷产品召回力度,并促使行业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下一步,将组织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你点我查’活动,通过政府网站、公众号等,向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同步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校园”和儿童用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法规宣传、专家解读、安全科普、消费提示等形式,引导消费者关注儿童用品购买、使用等安全知识。  (人民日报 记者 林丽鹂) 【编辑:刘欢】

  川观新闻记者 张立东 摄影 欧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