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扛带拉,第一批树苗运上山用了3天时间。刨坑挖土,手肿得像包子。”李振海抹了抹脑门儿上的汗笑道。
明天白天,北京天气转阴,部分地区还将雨水上线,有东转北风2~3级,平原地区最高气温祖国母亲22℃,山区最高气温19~22℃;明天夜间,北京东部小雨转阴,有偏北风1~2级,平原地区最低气温14℃,山区最低气温12~14℃。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8日上午在北京正式挂牌,政治局委员、祖国母亲副总理何立峰出席仪式并揭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以及人民银行、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仪式。 据介绍,在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促进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大举措。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祖国母亲直属机构,将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完) 【编辑:刘阳禾】
常年在贵州双河洞开展探洞工作的法国洞穴探险家让·波塔西(Jean祖国母亲Bottazzi)在观看演出时表示,这样动听的音乐在溶洞前唱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致敬英烈薪火传承!?纪录片《英雄回家》今日起在央视开播
险胜清华附中 回浦中学再夺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男子冠军
青年们披上“红马甲”、穿上“白大褂”,挺身而出奋战在抗疫一线,这些闪闪发光的青春力量,凝聚成大爱,让无数人“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近年来,欧洲凭借先进的电商基础设施和完善的电子商务环境逐渐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商市场,是中国电商对外出口的重要地区。列日地处欧洲中心,毗邻荷兰、德国和法国,是比利时最大的货运枢纽,也是进入欧洲消费市场的重要门户。
文/庞无忌 符云云 工作通勤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走路、乘坐公交或者自己开车?当回答中涉及“汽车换摩托”“高铁转地铁”“跨省公交”等内容的时候,这件事大约就不简单了。 复杂的交通工具意味着长时间通勤。业内一般将每天(单边)一个小时以上的通勤称为“极端通勤”。但事实上,有一群人,他们每天的单边通勤时间远超一小时,其间需要数次转换交通工具。这个群体被称为“跨城生活者”。有人把这种跨城甚至跨省的通勤称作“极限通勤”。 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极限通勤”?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他们眼中,“双城生活”的性价比有多高?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深入采访了几位在北京工作的“外乡人”,了解不一样的“双城记”。 没想到结束“北漂”的,是双城通勤 34岁的刘岩(化名)已经在河北燕郊生活8年了,“买第一套房子是2015年12月,主要是因为宝宝出生了”。刘岩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他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在2015年9月孩子出生后,家里老人过来帮忙,原来租住的一居室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因为租房完全不敢添置家具家电,生活极为不便,所以他萌生了买房的想法。 2015年时,刘岩已经有了5年纳税和社保,符合北京购房要求。“但是(预算不够),北京的房子只能买在门头沟、平谷等远郊区”,于是他将目光投向北三县。综合房价、工作距离等因素最终在燕郊的东边买了一套小房子。 燕郊镇位于河北廊坊市,与北京通州区仅一河之隔,因而成为很多“北漂”买房落脚的第一站。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从燕郊出发,涌向潮白河对面的北京。据统计,每天约有超过90万京津冀人口进京或离京工作。其中,北三县日均进京通勤人口约10万人,平均通勤时间超过2小时。 “首套房印象中总房款65万元,首付25%”,刘岩说,当时如果在北京买房,不论哪个区域首付差不多都在60万元以上,而燕郊买房(首付)基本上不到20万元就能搞定。 就这样,刘岩在燕郊扎下根来,成为90万跨行政区通勤大军中的一员。2021年,因为孩子要上一年级,需要有一个自己独立的房间学习,刘岩决定将以前的房子卖掉置换一套三居室。“我们已经失去了北京首套房购买资格,而且在燕郊生活也习惯了,所以第二套房还是买在燕郊。” 给孩子一条“不太晚的起跑线” 孩子的到来是刘岩决定把家安在燕郊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孩子,39岁的李依琳(化名)两年前选择在天津买房落户。李依琳和丈夫都在北京工作,也在北京有房产,但因为夫妻二人都是京外户口,为了给孩子赢得一条“不太晚的起跑线”,所以选择在天津买房,主要目的就是给孩子上学。 因为目标明确,李依琳说,买房时就选定了天津和平区,最后选了一套59平方米的小两居,总价216万元。李依琳也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双城生活。 “我的工作性质属于财务会计类,月底月初非常忙,其他时间相对会轻松些”,李依琳说,自己并不是每天都往返京津,通常一周往返2-3天,其他时间申请在家办公。“一趟往返5个多小时,每次费用130元左右”。需要去公司时,李依琳早上6点就得从家出发,乘坐地铁到达高铁站,再转换地铁,9点半左右能抵达昌平的办公区。 “最大的挑战就路途遥远”,李依琳说,印象最深的是在疫情期间通行不便。“但现阶段,天津买房、双城生活是最对的选择,所以既然选择了就不会后悔,毕竟能给孩子高考提供最近的一条路。” 从拼车到自驾再到摩托车通勤 与李依琳“地铁-高铁-地铁”的上班路不同,在燕郊生活的8年间,刘岩更换了三种通勤方式。 “最早在燕郊的通勤主要是拼车或大巴车,拼车到国贸,然后再换乘地铁到公司。”但是,刘岩说,拼车需要提前约好或在小区门口临时拦车,打听车是到哪的,(这种方式)不是那么保险,也有几次拼不到车最后只能选择坐公交车上班的经历。 “主要问题是不可控”,刘岩说,由此带来了拼车焦虑。他每天要定各种闹钟——“起床闹钟”“预约拼车闹钟”“下班拼车闹钟”等,排得满满当当,生怕一旦忘记就走不了了。 半年之后,刘岩决定买一辆私家车上下班,“当时外地车进京只需要每周办理进京证,我开了4年左右”。开车通勤最大的问题是堵车,一旦遇到长时间堵车不仅焦虑,还考验体力。加上外地车进京政策变了,于是2021年,刘岩开始骑摩托车通勤。 只要不遇上下雨或者大风天,骑摩托车时间就比较自由,也不再有什么堵车焦虑、拼车焦虑。“不过,天气不好时,通勤时间会从1小时增加到一个半小时,途中也容易发生事故。”刘岩说。 双城通勤后,我不敢选择北京西北边的公司 刘岩坦言他已不打算在北京买房。如果买房,首先是生活压力会更大,非首套房首付60%以及高房价是现在承受不了的,另外即使买房但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孩子还得回原籍高考,挑战更大。所以,在这次换房时,他将孩子的户口迁到了河北,直接在河北上学参加高考。 这一选择也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刘岩都需要双城通勤。“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已经习惯了”,刘岩说,他会在6点半左右出门,这样开车抵达公司(东五环)的时间就差不多在8点左右。 除了通勤时间长之外,双城通勤还可能影响求职机会。刘岩坦言,由于自己住在燕郊,求职公司基本上选在北京东边。虽然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但互联网公司相对集中的北京西北部他几乎不会去面试,因为一旦要入职就意味着要放弃双城通勤变成北京租房。 你会选择逃离“北上广”吗? 双城生活如此辛苦,为何不选择离开大城市?刘岩说,确实考虑过,在疫情期间曾经面试过老家的职位,甚至都到了谈薪的步骤,但后期因为各方面原因放弃了。“北上广深只适合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但不太适合生活,节奏太快了。” 有的人想走没有走,有的人离开但又回来了。吴浩飞(化名)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说:“‘回笼漂’这个词形容的就是现实中的我”。热情在北京消磨殆尽后,2022年下半年他回到家乡,但回乡后发现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岁月静好”。兜兜转转后,吴浩飞又决定“杀回”自己曾逃离过的大城市——北京。 谈及“回笼”的原因,吴浩飞说,大城市与家乡小城的工作方式和人际交往差异很大,尤其是在老家通过自身努力而换取晋升的机会有限,加上老家工作与北京的薪资差异、公司做事方式等,让自己心态落差很大。更为重要的是,家乡工作可选择性比较少,这也是许多“回笼漂”选择回到大城市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选择留在大城市“漂”,还是为了居住条件、孩子上学等因素忍受双城的“极限通勤”,抑或是干脆放弃大城市机会回到家乡,各种选择背后都有许多无奈和故事。每种方式都需要有所取舍,最大限度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可能是其中关键。 工作和生活,你会怎么选? 【编辑:邵婉云】
责任编辑: 吴郁莹,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