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腌笃鲜,上海话发音是“一独西”,三个字各有含义。“腌”,指腌制过的咸肉或火腿,冬季里上海人都会腌制咸肉供来年开春食用;“笃”,是上海话的象声词,本身有加厚、增厚的意思,在这里指“小火慢炖”,在上海话里类似于“熬”;“鲜”,就是新鲜的肉类(五花肉、排骨、鸡、蹄髈等)和新鲜的竹笋。
据了解,景星镇的滇红花目前已进入采摘尾期,全镇共种植滇红花280亩,亩产干花20公斤,预计产量5600公斤,产值78万元。
文瑞高速不仅改善浙西南地区的交通条件,为当地经济注入更多活力,还有力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出了文瑞高速文成收费站,开车只需25分钟便可以到达风景秀丽的百丈漈景区。据统计,百丈漈第一季度游客同比增长426%,线下售票量增长236%。“五一”期间,温州文成百丈漈周围民宿预订量增长5.3倍。
盘点那天“天价”动物江苏“蟹王蟹后”两只4.万
权威解答 | “二阳”是否增多?疫情形势会发生变化吗?如何科学防护?——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权威专家回应 近日,网络上关于“二阳”的声音引发关注,有报道称部分城市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升。“二阳”病例是否增多?再感染风险有多大?新冠疫情会大幅回升吗?如何做好科学防护?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多位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专门作出回应。 发生规模型疫情可能性不大 报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 问:近期发热病人是否增多?“二阳”病例是否增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从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监测数据来看,4月中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但近一周来,上升趋势有所减缓。发热门诊的监测数据也显示出类似趋势。监测数据还显示,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是轻症。 专家总体研判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局部地区不排除新冠病例继续增多的可能,但我国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冲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最近接诊的发热病人,相比一个月前有所增加。检测下来,新冠阳性病例占比不大,其中大部分是轻症。 从接诊情况看,近期的发热病人中大部分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不过,最近1至2周发现,二次感染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阳”症状相对更轻 重点人群防护要“关口前移” 问:“二阳”症状如何?哪些人要特别注意防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无论是初次感染还是二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临床表现均集中在上呼吸道。我国当前大量人群体内还存有保护抗体,即使二次感染,症状普遍较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目前,预防工作应重视既往未感染过的人群,特别是没有打过疫苗、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等。建议高风险人群要始终注意个人防护,“关口前移”尽可能避免感染。这类人群一旦出现感冒、发热症状,应及时筛查,确定感染新冠病毒后要第一时间就医。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时氧疗,对于降低重症风险十分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根据临床观察,二次感染的人群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表现的症状要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喉咙痛。 脆弱人群如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症化。因此,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尤其是家庭成员或周边人群已经明确新冠感染,要及时做核酸或抗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XBB成为主要流行株 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问:我国目前主要的新冠病毒流行株是什么?致病力有什么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上旬,XBB系列变异株已成为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输入病例中占比达95.6%,和全球情况基本一致。从我国和全球监测数据来看,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各亚分支相比,XBB系列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随着XBB系列变异株持续输入,以及人群抗体水平逐渐下降、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增多等原因,我们观察到部分地区的疫情水平有小幅回升,这也符合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动流行的规律。 近期发热门诊就诊量有所增加,但和4月份流感高峰期相比,仍处于低位。当前,新冠疫情发展速度相对比较缓慢,流行曲线也比较扁平。根据监测结果综合研判,新冠疫情出现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低。 做好科学防护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问:普通人“二阳”后如何对症治疗?怎样做好科学防护?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大多数人免疫力正常,感染了新冠病毒不必恐慌,对症处理即可。目前从临床看,人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总体症状较轻,不少患者以咽喉疼痛为突出症状,从中医来讲是风热感冒加点“湿”或“燥”的特征,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清咽利喉类型的中药药物。 在预防方面,公众可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我健康监测。若确定感染了新冠病毒,应避免带病工作、上学,建议在家充分休养,待完全康复后再工作、上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上呼吸道和咽喉是人体的门户,不论是流感病毒还是新冠病毒,或是细菌感染,都可能导致咽喉肿痛。应注意鉴别,区别对待,对症规范治疗。 同时,坚持保持手卫生、勤通风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传播风险、防治各类传染病。 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 记者:龙晓勤 董瑞丰 顾天成 龚雯 徐弘毅 编辑:吴风港 【编辑:钱姣姣】
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陆续出台医疗救助惠民措施,进一步减轻民众医疗费用负担,不断巩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基本制度综合保障体系。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内个人负担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北京市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取消重大疾病救助病种限制,将重大疾病救助并入住院救助,同时提高住院救助保障水平。 今天,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表示,该局会同相关单位,陆续出台了《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家庭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等医疗救助惠民措施。 医疗救助全面覆盖北京市户籍人员 为充分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医疗救助全面覆盖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具有北京市户籍并参加基本医保的困难职工和城乡居民,以及由民政部门认定的特困、低保、低收入等社会救助对象12万余人,实现北京市户籍人员的全覆盖。 基本医保报销费用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内个人负担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北京市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取消重大疾病救助病种限制,将重大疾病救助并入住院救助,同时提高住院救助保障水平。对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社会救助对象均予以门诊救助。对未参加北京市基本医保的北京市户籍社会救助对象,经外埠基本医保报销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也可按北京市医疗救助标准给予救助。 完善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救助 未享受社会救助的北京市户籍居民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一个自然年度内家庭支出医疗费用,在经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以及商业保险报销赔付和各种救助后,家庭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且符合相关因病致贫家庭认定条件的,可享受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救助,同一自然年度内只可申请一次。 提高医疗救助支付比例和封顶线 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住院救助支付比例由80%提升至85%,全年救助封顶线由8万元提升至16万元;因病致贫家庭全年救助封顶线由8万元提升至15万元,按照3万元(含)以下30%、3万元以上至5万元(含)以下40%、5万元以上50%的比例分段给予医疗救助。全年可减轻医疗救助对象医疗费用负担约3.3亿元。 实现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 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全面提高结算服务便利性。北京市参保人员经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30404元以上的部分,纳入大病医疗保障范围。按照“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不再扣除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金额。参加北京市基本医保的社会救助对象,在北京市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后,可即时享受医疗救助待遇。全年可减轻参保民众医疗费用资金垫付8亿元。 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健全北京市医疗救助制度,减轻困难民众的医疗费用负担,守好不发生因病致贫的底线。通过实现医疗救助全面覆盖北京市户籍人员,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内个人负担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北京市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进一步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形成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有效衔接的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完) 【编辑:刘阳禾】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