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年共有51家公司退市,其中强制退市42家,超过退市改革前10年总和,常态化退市局面基本形成。
“春天到,鲅鱼跳,鲅鱼跳,丈人笑”,胶东地区所在的黄渤海一带水质营养丰富,生长的鲅鱼肉质肥嫩有弹性,而春天的鲅鱼肉质最为细腻,是当地女婿们讨好老丈人的法宝。
自2017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在这些年里都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消费领域品牌的发展与变化↓ 提到广西的美食,很多人都会想到螺蛳粉。2022年,这碗小小的螺蛳粉已经做成了产值600多亿元的大产业,也造就了柳州螺蛳粉这个知名品牌。 在广西柳州,一家家螺蛳粉店遍布大街小巷,这碗粉,不光本地人爱吃,不少游客刚下火车,就拖着行李箱前来“嗦粉”。 广东游客 徐女士:我是从广东来的,平时我是在家里煮螺蛳粉的,当我知道螺蛳粉是柳州的之后,我就想过来尝一下当地的美食。 烫粉、配料、浇汁,不到两分钟,一碗酸辣鲜香的螺蛳粉顺利出餐。而每调制一碗粉的工夫里,就有上百件螺蛳粉产品在柳州下线,发往全国各地。2022年,通过快递渠道寄出的螺蛳粉包裹达1.13亿件,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破亿的单品。 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生:我们日均产能可以达到22万包。目前自主研发了一套系统,已经实现了外包装全自动化。通过设备自动化的升级,人均产量提高到每小时600包,产能提高了2.8倍。 当地认识到,要让螺蛳粉从“网红”到“长青”,关键在品牌。最近两年,广西柳州开始用产业链的思维推动螺蛳粉产业发展。通过制定和完善覆盖全产业链的564项标准等方式,柳州将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贯彻全产业链。 广西柳州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副主任 宫辛玲:这些标准就让我们整个柳州螺蛳粉全产业的标准化体系更加完善,为我们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提供了可遵循的标准和依据。 除了用现代化技术“锁住”柳州味道,当地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解决无序竞争、品牌侵权等问题。2014年,柳州首家袋装螺蛳粉生产企业诞生,一袋袋螺蛳粉开始从生产线上走向全国。2022年,全柳州袋装螺蛳粉的销售额从2015年的5亿元增长到了182亿元。(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岩】
李尚福会见刚果(金)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中新社西宁5月22日电 (记者 李江宁)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地群创新联盟22日正式成立,标志着祁连山地区正式开启了区域性保护地互动融合、协同共建的工作局面。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国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泛第三极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地位。 青海祁连山区域内现有自然保护地批复总面积3.91万平方公里,去除重叠实际占地面积为2.46万平方公里,约占区域国土面积的39%。此前,青海祁连山区域内自然保护地分别归属于各行政区管理和保护,在生态修复、科研监测数据共享和科研成果方面较为碎片化。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核心载体,自然保护地群的建设对于守护祁连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特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祁连山区域内自然保护地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涵盖青海省所有自然保护地类型,青海全省近40%的自然保护地分布于该区域,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空间格局。”中国国家林草局西北调查规划院副院长王孝康介绍说。 中国国家林草局驻西安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副专员潘自力表示,启动创建祁连山自然保护地群创新联盟,推动实现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从单一的、局部的、分割的保护向全面的、集合的、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保护转变。 “建立自然保护地群,是自然-人文紧密结合的综合体,有助于强化自然保护地地域功能,完善生态功能结构,促进保护地通道联通和资源整合,更有利于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目标。”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青海省林草局局长、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表示,创建该联盟对整合优化保护地资源、协调人地关系,进而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完) 【编辑:葛成】
南昌5月18日电 题:南昌工匠打造“样式雷”建筑纪念馆:让“工匠精神”永续传承 作者 熊锦阳 “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一本无字之书,每一个时代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特有的印记,一砖一瓦间流淌着历史,飞檐斗拱中见证着文明。”样式雷纪念馆建设发起人、建筑领域专家揭保如说,在他看来,打造这些古建筑模型就是传承工匠精神。 “样式雷”是指一个传承古建筑技艺的雷姓家族,来自江西永修。在清代,内务府专门负责皇家建筑样式设计的机构被称为样式房,雷家因为建筑技艺高超,几代人都被选为内务府样式房的掌案,后人便尊称雷家为“样式雷”。 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记者来到位于南昌中山博物馆的“样式雷”纪念馆,探寻传奇建筑世家——“样式雷”背后的故事。 走进样式雷纪念馆,大厅最中央的位置摆放着天坛祈年殿木结构模型,整个模型以天坛祈年殿为原型,按比例用楠木复原制作,气势非凡,各部件严丝合缝,工艺考究。鎏金宝顶、栏杆望柱、隔扇门窗每一处细节都纤毫毕现,也是这里的“镇馆之宝” “样式雷模型由南昌市红谷滩区工商联会员企业丰和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心打造,整个模型以二十八根楠木柱分别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不用一颗钉子,全部以宋式榫卯技术搭建。”揭保如之女、南昌中山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揭建云向记者介绍。图为“样式雷”太和殿模型。 熊锦阳 摄 据了解,中国五分之一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都出自“样式雷”家族。其中包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天坛等众多耳熟能详的知名建筑。 谈及创办样式雷纪念馆的初衷时,揭保如说,自己是木匠出身,在几十年的建筑工作中,他越发感受到以“样式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设计美感与工匠精神。 揭保如表示,“样式雷”那些巧妙的梁枋构件、多彩的门窗样式、栩栩如生的木雕艺术,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营造之美。他希望通过制作“样式雷”建筑模型呈现中国传统古建筑史。 2021年,“样式雷”太和殿建筑模型现身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展现了江西“样式雷”家族独到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建筑技艺;2022年,“样式雷”天坛祈年殿木结构模型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展出,向世界展现了大国工匠风范。 “最开始我无法理解父亲为何要打造这样一个纪念馆,因为每一个模型的制作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要去实地测量数据,在历史文案中查询建筑图纸,‘吃力不讨好’。但是现在我想继续完成我父亲的事业。”揭建云表示,自己和父亲还收藏了很多“样式雷”相关藏品,并已经备案给国家文物局,这些藏品可以让后人更加详细地了解“样式雷”,见证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的同时,更感受到其中的匠人精神。 “透过这些模型,大家可以看到一代代雷氏建筑师对建筑艺术的追求与执着,‘样式雷’不但彰显了中国古建筑之美,更是中国‘匠人精神’的传承。”揭保如说。(完) 【编辑:苑菁菁】
(责编:田洲)